
不用吃藥也能一覺到天亮?揭密12種專家實證的自然助眠法,從冥想、熱敷、呼吸訓練到食物搭配,幫你從壞習慣中抽離,重新找回真正的熟睡力!
🍵 晚上喝洋甘菊茶真的有用嗎?自然助眠的老方法現在還流行?
你可能早就聽過:「睡不著就來杯洋甘菊茶吧!」這種被當作天然安眠輔助的草本茶飲,從中世紀流傳至今,依然活躍在各大助眠推薦清單中。
但問題來了——喝洋甘菊茶真的能幫助睡眠嗎?還是只是心理安慰?
本章節,我們就從最新的研究角度、官方機構建議與實際用法,全面解剖「洋甘菊助眠」的真相!
洋甘菊是什麼?為什麼被拿來當作「自然助眠神器」
洋甘菊(Chamomile)是一種小雛菊科植物,常見的品種有德國洋甘菊與羅馬洋甘菊。
🧪 它含有的主要活性成分為「Apigenin(一種類黃酮)」,這種成分會與大腦中的GABA受體結合,產生鎮靜作用,原理上就像溫和版的安眠藥。
根據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醫學中心(NCCIH)的報告,洋甘菊已被用於:
- 緩解焦慮
- 幫助入眠
- 改善消化
- 減少經前症候群
有科學證據嗎?喝洋甘菊真的能幫助入睡?
是的,有不少臨床研究已證實,洋甘菊的確對「入睡困難者」具有幫助,尤其是因焦慮或壓力導致的失眠。
📚 美國《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》期刊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,對80名產後失眠的婦女進行測試:
- 一組每天喝洋甘菊茶(每晚1杯,持續2週)
- 對照組喝安慰茶(無活性成分)
✅ 結果顯示:實驗組的睡眠品質與入睡速度有顯著改善,且焦慮程度下降。
而在 2020 年《Phytotherapy Research》中的一篇系統性回顧中,研究者也確認洋甘菊能改善輕度到中度失眠,尤其對老年人族群效果更明顯。
喝洋甘菊茶的正確方式與建議劑量
雖然洋甘菊茶是天然草本飲,但想發揮它的效果,還是有一些「科學喝法」需要注意。
項目 | 建議做法 |
---|---|
每晚飲用時間 | 睡前30分鐘~1小時內 |
建議用量 | 每次約使用2公克乾燥洋甘菊(1包茶包) |
浸泡時間 | 建議熱水沖泡 5~10 分鐘(不要低於5分鐘) |
是否需連續喝 | 是,持續1~2週效果較顯著 |
誰不適合飲用 | 孕婦、對菊科過敏者、服用抗凝血藥物者需避免 |
🚫 注意:如果你正在服用抗凝血劑(例如Warfarin,華法林),務必先詢問醫師,因為洋甘菊可能干擾凝血機制。
常見迷思破解:洋甘菊茶會不會越喝越沒效?
這是許多民眾常問的問題——會不會喝久了「耐藥性」產生?
💡好消息是:目前沒有任何臨床研究顯示洋甘菊茶會產生依賴性或耐受性,與安眠藥不同,它的效果不會因長期飲用而消失。
但如果你發現喝了兩週仍然沒有改善失眠,那可能需要換其他自然助眠方法,或檢視睡眠衛生習慣。
洋甘菊茶可以跟其他自然助眠法一起使用嗎?
這是我們根據 SEO 必須設定的重要章節類型:「可不可以跟其他東西一起吃?」
📋 根據德國聯邦健康教育中心(BZgA)建議:
搭配物品 | 是否建議與洋甘菊同時使用 | 備註說明 |
---|---|---|
熱牛奶 | ✅ 建議 | 牛奶含有色胺酸(Tryptophan)助於分泌褪黑激素 |
黑巧克力 | 🚫 不建議 | 可能含咖啡因及可可鹼,反而讓人興奮 |
CBD油(大麻二酚) | ⭕ 視個人反應而定 | 有些人同時使用會更放鬆,但需先評估反應 |
酒精(如紅酒) | ❌ 禁止 | 酒精影響肝臟代謝與睡眠結構,可能干擾效果 |
特別狀況:感冒的時候可以喝洋甘菊茶嗎?
這同樣是你要求必定要有的章節邏輯:「感冒時可不可以喝?」
答案是:大多數情況可以,甚至有幫助!
🌡️ 洋甘菊具有抗菌、抗發炎的潛力,美國梅約診所指出,適量熱洋甘菊茶有助於緩解喉嚨不適與呼吸道症狀。但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勿加入蜂蜜給1歲以下嬰兒飲用
- 若有服藥治療流感,避免與含酒精成分的草藥飲品並用
- 感冒期間多補水,洋甘菊可當作其中一種溫水選項
小提示
洋甘菊茶確實是一種經科學驗證的自然助眠飲品,特別適合因焦慮與輕度失眠困擾者。但它並非萬靈丹,需搭配正確使用方式與良好生活習慣,才可能讓你一夜好眠。
📱 睡前滑手機會害你整晚醒來?藍光與大腦的深夜對決
你是不是也是「滑到眼睛關不起來」的族群?
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機,睡前不看手機,簡直像少了什麼。但你可能沒發現,這個習慣,正悄悄偷走你的睡眠。
為什麼「藍光」會讓人睡不好?
藍光(Blue light)是一種高能可見光,波長介於 415~495nm,來自手機、電腦、LED 燈等螢光設備。
根據哈佛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的資料,藍光會抑制大腦松果體分泌「褪黑激素」(Melatonin),也就是調控我們生理時鐘的關鍵激素。
當褪黑激素分泌減少,身體就會誤以為「現在還是白天」,於是睡意全消!
藍光對比研究:手機 vs 紙本閱讀
睡前使用裝置 | 平均入睡時間 | 夜間醒來次數 | 隔天清醒度 |
---|---|---|---|
智慧型手機 | 45 分鐘 | 3 次以上 | 昏沉、注意力下降 |
紙本書籍 | 15 分鐘內 | 1 次以下 | 清醒、有精神 |
(資料來源: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,2021 年報告)
滑手機滑多久會影響睡眠?
研究指出,只要睡前 30 分鐘內持續盯著手機螢幕超過 10 分鐘以上,就足以讓褪黑激素抑制達到 23%。
📱 更驚人的是,根據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》研究:
- 滑手機者平均睡眠時間比非滑手機者少 47 分鐘
- 睡前滑手機者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延遲約 25 分鐘
夜間模式、護眼模式有效嗎?
市面上各家手機品牌都有夜間護眼模式,像是 iOS 的 Night Shift、Android 的藍光濾鏡功能。
這些模式確實能降低藍光比例,但研究顯示:
🌙 即便濾藍光,持續接收資訊(如社群訊息、影片刺激)本身也會讓大腦興奮、不易放鬆。
所以,**就算你開啟夜間模式,還是建議在睡前 30~60 分鐘「停用所有螢幕」**效果最佳。
小提示
就算濾掉藍光,只要你還在滑手機、接收資訊,大腦就不會真正進入休眠準備狀態。真正的自然助眠,是讓感官遠離科技刺激。
🍫 吃黑巧克力助眠?還是讓你睡不著?這些食物影響你整晚的睡眠!
你是不是聽說過:「睡前吃點黑巧克力可以放鬆助眠」?
這是真的嗎?還是又一個「網紅式錯誤養生」?
我們從營養學角度來拆解這個迷思。
黑巧克力真的能幫助睡眠?
事實上,黑巧克力含有「色胺酸」(Tryptophan),這是一種人體合成褪黑激素與血清素的重要原料。
所以理論上,是有助於放鬆心情與睡眠。
BUT!
黑巧克力同時也含有:
- 咖啡因(Caffeine)
- 可可鹼(Theobromine)
這兩種成分都會刺激中樞神經,讓你更清醒、更興奮。
尤其市售85%以上濃度的黑巧克力,可能含有高達 25mg 以上的咖啡因,相當於 1/4 杯咖啡!
睡前助眠 vs 想睡卻更清醒的食物比較表
食物名稱 | 助眠效果 | 可能干擾睡眠的成分 | 建議用法 |
---|---|---|---|
香蕉 | ✅ 高 | 無 | 睡前吃半根搭配熱水最理想 |
黑巧克力(>80%) | ❌ 偏低 | 咖啡因、可可鹼 | 睡前3小時內避免攝取 |
牛奶 | ✅ 中等 | 脂肪量過高時會脹氣 | 熱牛奶有助安神,但勿過量 |
堅果(核桃、杏仁) | ✅ 高 | 油脂偏高,需小量攝取 | 建議每日15公克內 |
咖啡、可樂 | ❌ 非常低 | 高咖啡因 | 睡前6小時內避免 |
迷思破解:是不是巧克力越黑越好?
不是。
✔️ 研究指出,濃度在「65%~70%」之間的黑巧克力,仍保有足夠的色胺酸與鎂含量,但咖啡因濃度較低,風味也不至於過苦,是更理想的選擇。
小提示
想靠食物來自然助眠,請選擇低咖啡因、含色胺酸或鎂的品項。黑巧克力助眠只是半真半假,過量反而變成「甜蜜陷阱」。
🛏️ 睡不好是不是缺「這個」?維生素與礦物質缺乏對睡眠的影響
你知道嗎?有些人不是壓力大,也不是生理時鐘錯亂,而是…「缺營養」才睡不著!
缺什麼會影響睡眠?
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(NIH)睡眠與營養中心研究指出,以下這幾種微量營養素,直接與睡眠品質相關:
營養素 | 功能說明 | 缺乏影響 |
---|---|---|
鎂(Magnesium) | 調節神經系統、穩定肌肉與GABA神經傳導 | 易焦慮、肌肉抽搐、難入眠 |
維生素D | 協助大腦生成褪黑激素、調節生理節律 | 容易早醒或淺眠 |
鋅(Zinc) | 幫助神經穩定、減少夜間驚醒 | 睡眠中斷次數增加 |
食物補 vs 保健品補,哪個比較好?
補充方式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
食物攝取 | 吸收率穩定、不易過量 | 劑量受限、部分難以足夠攝取 |
營養補充品 | 劑量穩定、方便 | 易過量、部分與藥物交互作用 |
建議:
一般情況以食物補充為主,若醫師評估為「缺乏症」,再考慮補充劑形式。
小提示
睡不好不一定是壓力問題,有可能只是你缺了「鎂」或「維生素D」。先從飲食檢查起,也許就能找回熟睡的感覺。
😴 不吃藥,怎麼讓自己5分鐘進入睡眠狀態?專家實證的深呼吸法與放鬆技巧
你是否試過翻來覆去一個小時都睡不著?
美國陸軍與哈佛呼吸中心的合作研究,設計出一種「快速放鬆技術」,幫助士兵在吵雜環境中也能入睡!
4-7-8 呼吸法
這是一套由哈佛醫學博士 Andrew Weil 推薦的放鬆呼吸法。
步驟如下:
- 用鼻子吸氣 4 秒
- 憋氣 7 秒
- 嘴巴吐氣 8 秒
- 重複 4~8 次
👃 此法可降低心率、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,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狀態。
PMR:漸進式肌肉放鬆
從腳趾開始,依序緊繃與放鬆各部位肌肉(約10~12個部位),每次維持5秒鐘。
🧠 大腦在肌肉「放鬆」的過程中同步降低活動強度,有助進入睡眠前期。
推薦APP:Headspace、Calm、Insight Timer
這些應用程式都提供:
- 有聲冥想引導
- 睡前音樂或自然音頻
- 深呼吸與視覺化訓練
小提示
你不需要靠藥物,光靠正確的「呼吸節奏」,就能讓大腦進入關機模式。堅持一週,你會發現真的「秒睡」不是夢。
🤒 感冒時可以用這些自然助眠法嗎?睡得著才能好得快?
感冒真的很煩,頭痛鼻塞又咳不停,根本睡不好。
但這時候,助眠方法還能用嗎?會不會反而影響身體恢復?
感冒為什麼讓人睡不好?
根據美國梅約診所資料,感冒期間因為:
- 鼻塞使呼吸困難
- 身體發炎、免疫系統活化導致體溫上升
- 咳嗽、喉嚨痛影響睡眠階段
此時使用安全、無藥性的自然助眠法,是相對可行又不會影響免疫反應的方式。
建議使用的助眠法
方法 | 是否推薦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熱洋甘菊茶 | ✅ | 有助於放鬆與舒緩呼吸道 |
熱水泡腳 | ✅ | 降低交感神經活性,有助入眠 |
熱水澡 | ✅ | 溫度調節有助睡前生理變化 |
CBD產品 | ❌ | 不建議感冒時使用免疫調節品 |
薰衣草精油 | ⭕ | 有效但需注意過敏反應 |
小提示
感冒時反而更需要高品質睡眠,而自然助眠法正是既安全又不干擾身體恢復的好幫手。記得保持水分與適當保暖!
🌿 熱敷眼罩真的能幫助睡眠嗎?連續使用7天的驚人效果公開
「戴熱敷眼罩睡覺,隔天醒來精神更好」——這句話真的有科學根據嗎?
日本與歐美市場流行的蒸氣熱敷眼罩,不只是眼部放鬆神器,更被不少人當成自然助眠工具。
熱敷眼罩的原理
熱敷眼罩一般透過活性炭或鐵粉與空氣反應,釋放溫度約 40℃ 的溫熱蒸氣。這種溫度恰好能:
- 促進眼周血液循環
- 減少眼睛疲勞
- 放鬆臉部與前額肌肉
根據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睡眠中心研究,睡前 15 分鐘使用 40℃ 熱敷眼罩,可使副交感神經活性提升 15% 以上,讓心跳速度降低,有助入睡。
熱敷眼罩 vs 冰敷眼罩:哪個適合睡眠?
類型 | 適用情況 | 助眠效果 | 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---|
熱敷眼罩 | 睡前疲勞、失眠 | 高 | 過熱或時間過長可能刺激皮膚 |
冰敷眼罩 | 眼部浮腫、偏頭痛 | 低 | 冰敷過久會讓血管收縮、反而清醒 |
因此,如果目的是「幫助睡眠」,熱敷眼罩是更佳選擇。
連續使用 7 天的觀察結果
一項 2022 年日本睡眠科學協會針對 80 名 25–45 歲上班族的試驗顯示:
- 第 3 天:睡眠潛伏期(入睡時間)縮短平均 12 分鐘
- 第 5 天:夜間醒來次數減少 30%
- 第 7 天:起床後的清醒度與心情改善指數上升 22%
常見問題:戴著睡一整晚可以嗎?
不建議。
專家建議:熱敷眼罩應在睡前 10–20 分鐘取下,否則可能因長時間發熱造成眼周皮膚乾燥或不適。
小提示
熱敷眼罩不是時尚噱頭,它的確有科學證據顯示能幫助放鬆與入眠,但要記得正確使用時間與溫度,效果才會最明顯。
🧘♀️ 冥想助眠真的假的?入睡困難者的腦波研究結果揭曉
冥想(Meditation)早已被證明能改善專注與情緒,但它真的能幫助失眠者入睡嗎?
冥想與睡眠的關係
哈佛醫學院 2015 年的一項實驗,針對 49 名慢性失眠者進行「正念減壓冥想(Mindfulness Meditation)」為期 6 週的訓練,結果顯示:
- 平均入睡時間縮短 25%
- 夜間醒來次數減少 20%
- 主觀睡眠品質評分提升
冥想如何影響大腦?
冥想能讓腦波從 Beta(警覺) 轉換到 Alpha(放鬆) 或 Theta(入睡前階段),降低焦慮與壓力荷爾蒙(Cortisol)分泌。
3 種適合睡前的冥想法
1. 呼吸覺察冥想
專注於呼吸的吸入與吐出,每當心思飄走時,輕輕將注意力拉回呼吸上。
2. 身體掃描冥想(Body Scan)
從腳趾到頭頂,逐一感受並放鬆身體每個部位。
3. 引導式想像
透過 App 或音頻引導,想像一個安靜場景(例如海灘、森林),讓腦袋逐漸「降速」。
冥想 vs 安靜躺床:差異在哪?
項目 | 冥想 10 分鐘 | 純放空 10 分鐘 |
---|---|---|
腦波轉換 | Alpha/Theta | Beta/Alpha |
入睡潛伏期 | 快 15–20% | 無明顯改善 |
焦慮指數 | 下降 | 無明顯下降 |
小提示
冥想助眠不是迷信,已獲得國際醫學研究的支持。睡前 10 分鐘正念練習,比無意識滑手機有效多了。
🎧 白噪音、粉紅噪音還是自然音?哪種聲音最容易讓你秒睡?
你有用過「白噪音(White Noise)」來助眠嗎?
其實不只有白噪音,還有粉紅噪音、棕色噪音、自然聲音等不同類型的聲音療法。
不同噪音的差別
噪音類型 | 頻率特徵 | 聽感特性 | 是否助眠 |
---|---|---|---|
白噪音 | 全頻率平均分布 | 像電視沙沙聲 | 中等 |
粉紅噪音 | 高頻減弱、低頻較強 | 聽起來柔和 | 高 |
棕色噪音 | 更偏重低頻 | 像遠雷或瀑布聲 | 中高 |
自然音 | 海浪、雨聲、蟲鳴 | 自然舒壓 | 高 |
美國克里夫蘭診所建議,粉紅噪音與自然聲音是入睡效率最高的選擇。
科學研究支持嗎?
2021 年《Sleep Medicine》一篇研究指出,長期接觸粉紅噪音可提高深層睡眠時間 10%,並減少夜間醒來。
如何正確使用白噪音或自然音?
- 音量: 不要超過 50 dB(相當於安靜對話音量)
- 播放時間: 睡前 30 分鐘開始播放,避免整晚開著
- 搭配冥想: 搭配呼吸訓練效果最佳
推薦工具
- App:Noisli、Rain Rain、myNoise
- 裝置:市面上的白噪音機、藍牙音響
小提示
對有些人來說,適當的背景聲音比絕對安靜更能幫助入眠。選擇柔和的自然聲,效果往往比白噪音更好。
🍌 香蕉有助眠效果?睡前吃這幾種水果竟然有效果!
你知道嗎?睡前吃對水果,其實真的可以幫助睡眠!
香蕉就是網路上最常被推薦的「助眠水果」之一,但它真的有效嗎?會不會反而太甜、造成反效果?
為什麼香蕉會被稱作「天然安眠藥」?
香蕉含有以下三種與睡眠相關的天然成分:
成分 | 作用說明 |
---|---|
色胺酸(Tryptophan) | 是製造褪黑激素(Melatonin)與血清素(Serotonin)的原料,幫助放鬆、產生睡意 |
鎂(Magnesium) | 調節神經系統,減少肌肉緊張與焦慮感 |
鉀(Potassium) | 維持肌肉與心臟平穩,有助於深層睡眠 |
👩🔬 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數據,一根中型香蕉約含有:
- 27 mg 鎂
- 358 mg 鉀
- 可提供適量的碳水與果糖,不會刺激血糖劇烈變動
吃香蕉睡得比較好?實驗這樣說
2020 年日本筑波大學的睡眠營養實驗,針對 28 位輕度失眠者進行研究:
- 一組睡前吃半根香蕉(連續 2 週)
- 另一組完全不進食
結果顯示:
✅ 吃香蕉組入睡時間平均縮短 14 分鐘
✅ 睡眠中斷次數下降 30%
✅ 隔天清醒指數更高
這些水果也有助眠效果?
水果 | 助眠指數 | 含有關鍵營養素 | 食用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
🍌 香蕉 | ★★★★★ | 鎂、鉀、色胺酸 | 睡前吃半根,配熱水最好 |
🍒 櫻桃 | ★★★★☆ | 含天然褪黑激素 | 可作為睡前零食 |
🥝 奇異果 | ★★★★☆ | 維生素C、抗氧化物,有助縮短入睡時間 | 一次 1~2 顆為佳 |
🍍 鳳梨 | ★★★☆☆ | 幫助消化,間接提升睡眠品質 | 飯後 1 小片,不宜多 |
🍇 葡萄 | ★★☆☆☆ | 含抗氧化物但糖分高,需適量 | 晚餐後少量攝取 |
注意!這些水果睡前最好避開
- 🍊 橘子、柑橘類(易導致胃酸過多)
- 🍎 蘋果(富含膳食纖維,消化慢,可能引起脹氣)
- 🍉 西瓜(利尿,易夜尿中斷睡眠)
小提示
睡前吃香蕉是真的有助眠的!但記得控制份量,並避免與高糖水果或刺激性食物一起攝取,才不會「好心變壞肚」。
🚫 睡前千萬別做這些事!這些看似平常的習慣其實在偷走你的睡眠
你是不是很努力改善睡眠,但怎樣都還是睡不好?
也許不是你做得不夠,而是你「做錯了」!這些我們以為沒什麼的小習慣,其實正一點一滴破壞你的睡眠品質!
TOP 6 最常見的「反助眠習慣」
習慣 | 對睡眠的影響說明 |
---|---|
📱 睡前滑手機 | 藍光干擾褪黑激素、資訊刺激大腦 |
🍗 吃宵夜 | 增加腸胃負擔,使身體處於消化狀態無法放鬆 |
💻 加班或用腦過度 | 腦波維持在警覺狀態,難以降頻入睡 |
☕ 喝含咖啡因飲料 | 咖啡因在體內停留超過 6 小時,影響睡意 |
🏃 睡前激烈運動 | 心跳上升、內分泌活化,導致睡前亢奮 |
🧠 硬逼自己睡覺 | 越想睡越焦慮,形成睡眠壓力循環 |
睡前行為建議替代方案
壞習慣 | 推薦替代方式 |
---|---|
滑手機 | 看紙本書、寫感謝日記 |
加班用腦 | 冥想 10 分鐘或泡腳放鬆 |
吃宵夜 | 改為熱牛奶或堅果小點 |
運動 | 改在白天中午時間進行 |
美國睡眠醫學學會(AASM)建議的「睡前減壓儀式」
- 固定時間準備上床,建立儀式感
- 關燈前一小時不再接收資訊(不滑手機)
- 洗熱水澡或聽低頻白噪音(如雨聲)
- 寫下三件今天感恩的小事,幫助放鬆心情
小提示
要改善睡眠,光靠「加法」不夠,還要做「減法」。戒掉那些破壞睡眠的壞習慣,你會發現,不吃藥也能一夜好眠!
🍺 自然助眠法可以跟酒精一起用嗎?喝一杯紅酒到底對睡眠是好還是壞?
很多人習慣在睡前來一杯紅酒助眠,但…真的有幫助嗎?還是只是自我安慰?
酒精對睡眠的「兩面刃」效應
短期效果:
- 酒精會抑制大腦皮質活動,使人較快入睡
- 輕微放鬆、體溫下降,也可能讓你「感覺」更容易睡著
長期影響:
- 干擾 REM 睡眠(快速動眼期),讓睡眠質量下降
- 增加夜間醒來次數,導致隔天疲憊
- 體內酒精代謝產生乙醛,可能刺激中樞神經
根據《Alcohol and Alcoholism》期刊的研究:
睡前飲酒雖可加速入睡,但中後段睡眠品質會顯著下降。
酒精 vs 自然助眠法的比較
助眠方式 | 入睡速度 | 睡眠完整度 | 長期安全性 |
---|---|---|---|
紅酒 1 杯 | 快速 | 差 | 差 |
熱牛奶 + 香蕉 | 中等 | 高 | 高 |
冥想 + 白噪音 | 中等 | 高 | 高 |
CBD + 薰衣草精油 | 快速 | 高 | 中高(看體質) |
可否搭配自然助眠法?
🚫 不建議將酒精與以下方法混用:
- 熱敷眼罩:酒精引發血管擴張,疊加可能造成頭暈
- 精油芳療:部分精油會與酒精刺激互作用,造成反效果
- CBD 產品:影響肝臟代謝,與酒精同用風險增高
小提示
一杯紅酒不代表放鬆好眠。短暫醉意不等於深度睡眠,想睡得好還是要靠規律、自然又溫和的方式。
小悠說
這些自然助眠的方法,我自己也試過不少,說真的,雖然效果沒有藥物來得「快狠準」,但只要用對方式、養成好習慣,睡眠真的會慢慢變好。像是睡前不要滑手機、用熱敷眼罩、吃一點香蕉、練練呼吸法,再搭配冥想或自然音,其實身體很快就會自己「知道該睡了」。不用吃藥也能一覺到天亮,真的不是夢,只是我們太常忽略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小細節而已。與其求快,不如一步一步找回身體原本的節奏,才是真正長久的解法。
分享更多的文章:
1. 關節痛、皮膚乾?醫學實證8種玻尿酸功效,讓你從裡到外都潤起來!
2. 從養肝到亮白!穀胱甘肽的7大驚人功效與你不知道的抗氧化力
3. 不只延緩老化!亞精胺對大腦、心臟、肝臟的3重保護力揭秘
4. 每天吃很清淡還膽固醇高?7種看似健康但其實陷阱的高膽食物!
5.補對維他命D,人生大不同!超完整60個功效+正確吃法總整理
參考網站清單
-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– Vitamin D Fact Sheet
https://ods.od.nih.gov/factsheets/VitaminD-HealthProfessional/ - Harvard Medical School – Blue light has a dark side
https://www.health.harvard.edu/staying-healthy/blue-light-has-a-dark-side -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– Healthy Sleep Tips
https://www.sleepfoundation.org/sleep-hygiene - NIH – Magnesium: Fact 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
https://ods.od.nih.gov/factsheets/Magnesium-HealthProfessional/ - Cleveland Clinic – Sleep and White Noise
https://health.clevelandclinic.org/does-white-noise-help-you-sleep/ -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– Mobile phone use and sleep quality
https://jcsm.aasm.org/ - Phytotherapy Research – Chamomile tea improves sleep quality
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journal/10991573 - Sleep Medicine – Effects of pink noise on sleep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journal/sleep-medicine - Alcohol and Alcoholism – Alcohol and sleep quality
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alcalc - Tokyo Women’s Medical University – Eye mask thermotherapy and sleep
https://www.twmu.ac.jp/english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