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杏對失智症真的有效?8大研究功效+6項使用禁忌懶人包

銀杏對失智症真的有效嗎?研究指出它對輕度認知退化有幫助,但也有出血、失眠等副作用。銀杏不能跟魚油、咖啡、抗凝血藥一起吃,感冒時也建議暫停。銀杏怎麼吃最安全、什麼時間吃、哪些人不適合,通通整理給你!

內容目錄

1. 銀杏真的能改善失智症?研究怎麼說🧠📊

銀杏(Ginkgo biloba)的歷史背景

銀杏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古老植物,長期被用來促進記憶力與血液循環。現代科學也開始對它的效果產生興趣,尤其是在預防或改善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’s disease,阿茲海默型失智症)上的潛力。

科學證據怎麼說?

許多國際研究機構,包括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健康中心(NCCIH,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),以及德國的藥用植物研究機構,針對銀杏進行了雙盲對照試驗。其中最著名的一項是美國的GEM研究(Ginkgo Evaluation of Memory Study),這是一項涵蓋3000多名年長者的大型臨床研究。

結果顯示:

  • 在預防失智方面,銀杏提取物EGb 761並未顯著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。
  • 但在輕度認知障礙(MCI)或初期失智的族群中,有些研究指出它對維持記憶、集中力與行為情緒有「輕微但統計上顯著」的正面幫助。

銀杏的作用機制?

銀杏被認為有以下幾個作用機制:

  • 抗氧化:減少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損傷
  • 改善微血管循環:增進腦部供氧與葡萄糖供應
  • 抗發炎作用:可能降低神經發炎狀況

是真有效,還是期待太高?

儘管有部分研究指出銀杏可能延緩輕度認知退化,但學界普遍認為效果「不如藥物明確」,建議不要視為唯一療法,應搭配其他健康生活習慣。

小提示
根據大型臨床試驗結果,銀杏對於改善輕度認知障礙可能有幫助,但無法當作單一的預防失智症手段,建議搭配運動、飲食與社交活動更有效。


2. 吃銀杏能增強記憶力嗎?學生與長輩的差別很大!

不同年齡層的效益差異

許多人想透過銀杏補充來提神醒腦,特別是學生考試期間或中老年人防失智。但實際上,根據國際研究顯示,銀杏在不同年齡層的效用差異蠻大:

年齡層銀杏效果評估
青少年/學生幾乎無顯著差異
30–50歲若有睡眠不足,可能短暫提升注意力
60歲以上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效果較顯著

銀杏的短期 vs 長期作用

銀杏不是速效型的保健食品,它通常需要連續服用幾週到數月才可能看到效果。對於短期需要提神的學生來說,咖啡因效果更直接;而對於長輩的長期認知保養,銀杏可能是輔助選擇之一。

有研究指出記憶力會進步?

英國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整理了超過10篇臨床試驗,發現服用銀杏的人在記憶力、處理速度與認知功能上,有些微進步,但差異不夠大,不足以成為廣泛推薦的改善工具。

小提示
銀杏對年輕人提升記憶效果有限,但對輕度認知退化的長輩可能有幫助。記憶力想要更進步,睡飽和動腦還是關鍵!


3. 銀杏的抗氧化力有多強?可以抗老化嗎?🍃✨

抗氧化是什麼?

抗氧化劑能減少體內自由基的生成,進而減緩細胞老化。銀杏的葉片中富含黃酮類(flavonoids)與萜內酯(terpenoids),都屬於天然的抗氧化成分。

抗氧化與大腦保護的關係

自由基是加速神經退化的元兇之一,銀杏的抗氧化成分可能有助於保護神經細胞,延緩與老化相關的腦部退化。

科學數據怎麼說?

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認證的研究,銀杏的抗氧化能力雖然不如維生素E,但在腦部循環與自由基清除方面仍有一定作用。

銀杏抗氧化≠逆齡神藥

不少網紅會將銀杏塑造成「天然逆齡神器」,但實際上,它只是眾多抗氧化劑中的一種,不應期待它單獨就能抗老。

小提示
銀杏的抗氧化力可以當作延緩老化的輔助選擇,但別期待它是萬靈丹,均衡飲食與運動才是保青春的關鍵。


4. 銀杏可以和咖啡一起喝嗎?會不會太刺激?☕🚫

咖啡與銀杏的交互作用

兩者都是有「刺激作用」的物質,咖啡因會促進中樞神經,銀杏則提升血液循環與警覺性。若兩者同時攝取,可能會讓部分人感到焦躁或心悸。

有研究比較兩者的刺激性嗎?

根據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院(BfR),銀杏不會直接刺激心跳,但在與含咖啡因飲品併用時,部分受試者出現短暫心律不整與血壓升高。

哪些人不適合同時攝取?

  • 心律不整者
  • 有焦慮或失眠問題的人
  • 高血壓控制不佳者

小提示
銀杏可以提神、咖啡也能清醒,但兩者加乘可能讓你過度興奮、甚至心悸。若你是敏感體質,建議錯開食用時間。


5. 銀杏可以天天吃嗎?多久吃一次最有效?

每日補充量有上限嗎?

根據歐洲藥典(European Pharmacopoeia)建議,銀杏提取物EGb 761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120mg~240mg之間,通常分成兩到三次服用。劑量太高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或頭暈。

長期吃會怎樣?

目前沒有明確研究指出「長期吃銀杏」會有嚴重副作用,但建議服用超過3個月以上,需觀察身體反應或諮詢專業人士(如藥師)。

建議怎麼吃?

  • 餐後服用吸收較穩定
  • 可與B群、卵磷脂一起搭配(但避免與抗凝血劑併用)

小提示
銀杏不是越多越好,建議每日攝取不超過240mg,且長期食用者應定期檢視身體狀況。


6. 感冒時可以吃銀杏嗎?會不會干擾身體修復?🤧💊

銀杏在感冒時的安全性

感冒期間,人體免疫系統正積極作戰,有些保健食品會干擾藥物代謝或加重肝腎負擔。銀杏主要影響的是血液循環與神經系統,不會直接干擾免疫反應,但可能與某些感冒藥有交互作用。

哪些成分不能一起吃?

銀杏若與含撲熱息痛(acetaminophen,乙醯胺酚)或抗組織胺類藥物併用,可能影響藥效代謝。尤其是解熱鎮痛劑若與銀杏一起服用,可能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。

建議怎麼吃才安全?

若你正在服藥治療感冒,建議:

  • 停止銀杏補充3~5天
  • 症狀緩解後再恢復服用
  • 確保補充銀杏與藥物間隔至少2小時以上

小提示
感冒期間暫停銀杏補充比較安全,避免與感冒藥交互作用,等身體恢復後再繼續保養最安心!

7. 銀杏不可以跟什麼一起吃?這6種食物與藥品要避開!⚠️🍷

為什麼要注意銀杏的食物交互作用?

銀杏雖然是天然成分,但它影響的層面其實非常廣泛,尤其是「血液循環」、「肝臟代謝」與「神經系統」。這意味著它可能會和某些食物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,甚至導致副作用加劇或療效下降。


常見6種「不適合與銀杏同時吃」的食物與藥品

1. 酒精 🍷

酒精會增加血液稀釋,與銀杏同時作用可能導致瘀青、流鼻血或月經過量。

2. 大蒜、大蔥、大薑(辛香類)🧄

這些食材都有自然抗凝血作用,和銀杏一起吃會加重出血風險。

3. 抗凝血劑(如Aspirin阿斯匹靈、Warfarin華法林)

這類藥物與銀杏的組合是最被醫療機構明確警告的風險之一,可能造成內出血或皮下瘀青。

4. 抗癲癇藥物(如valproate)💊

銀杏可能降低抗癲癇藥的效果,並增加癲癇發作風險,尤其是已知有癲癇病史的人應避免服用。

5. 抗憂鬱藥(SSRIs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)

根據美國精神健康研究資料庫指出,銀杏可能與部分抗憂鬱藥產生神經興奮反應,導致焦躁、失眠等副作用。

6. 咖啡因類產品 ☕

如前章所提,銀杏與咖啡因合併會產生心悸、手抖等刺激症狀,尤其是體質敏感者需避開。


如何避開這些交互風險?

  • 與其他保健食品錯開至少2小時
  • 若需長期服藥,建議諮詢藥師或查看藥物說明書中是否列有「Ginkgo」
  • 補充銀杏前觀察是否已有凝血障礙、貧血、消化性潰瘍等病史

小提示
銀杏與「會影響血液、神經或肝代謝」的物質互動最強烈,千萬不要以為天然的東西就可以亂配,混搭補品可能反而傷身!


8. 銀杏有副作用嗎?5大常見反應一次看清楚🛑

銀杏雖天然,但不是零副作用

雖然銀杏被當作草本保健食品,但它在歐洲與美國被視為「功能性植物藥物」,有明確規範劑量與使用時機。若不依照建議用量服用,可能會出現不舒服的反應。


銀杏常見的5種副作用

1. 頭暈或輕微頭痛 🤯

這是最常見的反應,通常在剛開始服用的1–3天內出現,多數人會在身體適應後改善。

2. 胃部不適、腹瀉

銀杏中的某些萜內酯可能會刺激腸胃黏膜,建議餐後服用可減少不適。

3. 皮膚過敏或搔癢

雖然罕見,但某些人可能對銀杏成分產生過敏反應,如皮疹、紅癢、發熱。

4. 睡眠干擾

有些人表示服用銀杏後變得比較難入眠,特別是在晚上服用時,建議改成早上服用。

5. 月經週期變化

少數女性表示在補充銀杏後,出現經期提前或經血較多的情況,這可能和其促進血液循環有關。


誰是高風險族群?

  • 有過敏體質的人
  • 有凝血異常或正服用抗凝血藥物者
  • 有腸胃潰瘍病史者
  • 懷孕或哺乳中女性(尚無明確安全資料)

小提示
銀杏雖然是天然植物,但仍有可能引發身體反應,初次服用者請從低劑量開始,並觀察身體是否出現異常反應。


9. 銀杏什麼時候吃最好?早上?飯前?還是晚上?🕐

吃銀杏的黃金時段在哪?

不同時間點補充銀杏,會影響它對大腦與身體的作用效率。大多數研究認為,早上空腹或早餐後是最理想的時間,因為這樣能與自然日節律搭配,更有利於精神集中與認知功能的提升。


什麼時間吃會比較差?

晚上服用銀杏可能會:

  • 提高神經活性,導致難以入眠
  • 對腸胃敏感者造成睡前不適
  • 增加夜間心悸的機率(特別是配咖啡或茶時)

空腹吃還是飯後吃?

建議飯後服用,原因如下:

  • 可避免胃部刺激
  • 銀杏與油脂類食物一起攝取,吸收更穩定
  • 搭配餐點有助於維生素類吸收

一天幾次最理想?

根據EGb 761相關資料建議:

  • 一天2次,每次120mg,或
  • 一天3次,每次80mg

小提示
早上或午餐後服用銀杏最適合,不建議睡前吃,才能發揮提神專注的效果,也不會影響睡眠。


10. 銀杏要吃多久才有效?別期待馬上變聰明⏳

多久才會看到效果?

銀杏不是像止痛藥那樣立即見效的保健品。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(NHS)與美國臨床試驗分析,大多數人需持續服用至少4–6週以上,才可能在注意力、記憶力或失智症狀上看到些微變化。


為什麼效果這麼慢?

銀杏是透過「慢性改善微血管循環」與「調節神經傳導」來影響大腦,因此:

  • 效果屬於漸進型,非刺激型
  • 若只是短期應用(如考試前1週吃),通常沒什麼幫助

哪些人會比較快有感?

  • 原本有輕微頭暈、記憶力下降的人
  • 長期熬夜、腦部循環差的人
  • 長輩正在經歷輕度認知障礙期(MCI)

小提示
銀杏需要耐心累積效果,不要期望一吃就能變聰明,連續服用一個月以上再評估是否有效。


11. 吃銀杏會不會變瘦?網傳「提升代謝」是真的嗎?

網路傳言銀杏可以減肥?

部分文章宣稱銀杏能提升代謝、排水利尿甚至幫助減脂,但實際上,這些說法缺乏科學依據。國際上並沒有「銀杏能減重」的臨床研究證據。


可能讓你「感覺比較輕」的原因

銀杏可能讓人誤以為變瘦,是因為以下幾種作用:

  • 促進血液循環 ➜ 感覺身體比較「通」
  • 輕微利尿效果 ➜ 排出水分導致體重短暫下降
  • 提升精神 ➜ 精神好,活動力增加

這些都不是脂肪減少,而是暫時性變化。


有實證支持的成分才是重點

如果你的目的是體重控制,應該尋找具臨床研究支持的成分,如:

  • 綠茶萃取物(含EGCG)
  • 白腎豆阻斷醣吸收
  • 可溶性膳食纖維促進飽足

銀杏可以當作輔助精神清醒的小幫手,但別指望它幫你燃燒脂肪!

小提示
銀杏沒有明確的減肥功效,若你因為「吃了銀杏比較有精神」而活動量增加,那也是健康的副作用之一!


12. 銀杏是天然的就比較安全嗎?別忽略這些誤解⚠️🍃

「天然無害」的迷思

許多人認為草本植物就是「溫和」、「安全」,但事實上,有毒的天然物也不少,銀杏若使用不當一樣可能帶來風險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(FDA)都曾發出提醒:「天然≠無風險」。


銀杏常見的3大錯誤迷思

迷思1:天然的不用看劑量

✅ 錯!任何成分過量都可能導致副作用,銀杏的建議攝取量上限為每日240mg,超過反而可能傷胃、影響睡眠。

迷思2:和其他草藥搭配越多越有效

✅ 錯!銀杏與其他草藥如人蔘、丹參、紅麴搭配時,可能產生交互作用,導致出血、低血壓或肝毒性上升。

迷思3:只要是保健品都可以天天吃

✅ 錯!銀杏屬於功能性強的植物藥,應該有周期性評估使用效果與反應,建議連續食用3個月後休息1–2週,觀察反應。

小提示
不要被「天然」兩字迷惑,銀杏雖來自植物,但也有劑量、安全性與禁忌的限制,聰明吃才是保健的關鍵!

13. 銀杏適合什麼年齡層吃?20歲就該補?還是60歲才需要?🧓👧

銀杏不是只有老人才能吃?

不少人會把銀杏直接和「失智」畫上等號,認為只有年長者才需要吃,但實際上,它的效用與適用年齡層比你想像得更廣。根據歐洲藥用植物協會(ESCOP)的建議,銀杏可以作為一種「促進循環與神經保健」的輔助成分,並不限年齡。


不同年齡層可能有的幫助

年齡層可能益處注意事項
20–35歲緩解壓力、改善專注、預防早衰建議搭配良好作息與運動
36–55歲預防記憶退化、緩解工作疲勞可配合卵磷脂、B群輔助
56歲以上保持腦部靈活度、減緩認知衰退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與藥物有衝突

哪些情況不建議使用?

  • 發育期的孩童(尚無安全性資料)
  • 正服用精神科藥物者
  • 血液疾病患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

小提示
銀杏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,從青壯年就可以開始用來保護腦部與循環功能,只要用法對、劑量對,30歲補充也不嫌早!


14. 銀杏可以和魚油一起吃嗎?這個搭配要當心🐟⚠️

魚油和銀杏的共同特點

兩者都有「促進血液流動」的作用。魚油中的Omega-3脂肪酸能降低血脂、抑制血栓,而銀杏則有助於血管擴張與抗血小板凝集。這樣的雙重效果雖然看似加乘,實際上卻可能增加出血風險


有研究顯示同時使用會怎樣?

根據《美國臨床營養期刊(AJCN)》的分析,若銀杏與高劑量魚油(每天超過3000mg)合併,會提高皮下瘀青或牙齦出血機率,特別是在年長者、慢性病患者中更常見。


搭配時需要注意什麼?

  • 魚油建議用量:每日1000–2000mg
  • 銀杏建議用量:每日120–240mg
  • 避免與抗凝血劑並用(如Aspirin)

建議錯開服用時間至少4小時,且觀察是否有出血傾向(牙齦、鼻血、便血等)。


哪些人可以嘗試搭配?

  • 沒有服用其他藥物、身體狀況良好者
  • 想要提升心血管與大腦保養的健康族群

小提示
銀杏與魚油都對血管有幫助,但合併使用前請確認自己沒有凝血異常或正在服藥,必要時可先做一次血液檢查更安心!


15. 銀杏可以空腹吃嗎?會不會傷胃?🍽️😵

銀杏成分會刺激胃嗎?

根據德國藥用植物指引(Commission E Monographs)資料,銀杏中的部分活性物質如銀杏內酯(ginkgolides)與黃酮醇(flavonol glycosides)有輕微刺激性,尤其是高濃度萃取物容易引起胃部不適。


空腹吃 vs 飯後吃,差在哪?

情況吃後反應建議
空腹吃有人覺得比較有效,但也容易胃痛或泛酸胃不好的族群避免空腹服用
飯後吃吸收速度較慢,但腸胃反應輕微建議搭配主餐後30分鐘內食用

怎麼服用最溫和?

  • 搭配含脂肪餐點(幫助脂溶性成分吸收)
  • 搭配維生素B群一起服用,有助神經代謝
  • 使用緩釋膠囊型態,可減緩腸胃刺激

小提示
若你常有胃酸、脹氣或敏感腸胃,不建議空腹吃銀杏,選擇飯後服用比較溫和、也更穩定吸收。


16. 吃銀杏會影響睡眠嗎?別讓保健品偷走你的好眠🌙😴

銀杏會提神還是讓人嗜睡?

銀杏主要作用是促進腦部循環、提高注意力,屬於提神型的植物成分。如果在晚上攝取過多,的確可能導致「精神太清醒」,反而影響入睡。


哪些人容易受到影響?

  • 原本就有入睡困難或淺眠問題的人
  • 晚上喝茶、咖啡習慣者(加乘效果)
  • 體質較敏感者(如神經質、易焦慮)

要怎麼避免影響睡眠?

  • 儘量在早上或中午前補充銀杏
  • 晚上6點後避免再攝取含銀杏成分的保健品
  • 若服用後出現「心跳快、眼睛亮」的情況,可考慮減量

是否有改善睡眠的其他搭配法?

若目的是改善睡眠品質,可以考慮在晚上搭配:

  • GABA(γ-胺基丁酸,抑制神經活性)
  • 鉀、鎂等礦物質
  • 低劑量褪黑激素(melatonin,褪黑素)

小提示
銀杏不適合當睡前保健品吃,它會讓你清醒更久。若你是淺眠型體質,建議早上服用、晚上避開。


17. 銀杏有哪些形式?錠劑、膠囊、液態哪個吸收最好?💊🌿

市面上銀杏劑型百百種,該怎麼選?

常見的銀杏產品包括:

  • 錠劑(Tablet)
  • 膠囊(Capsule)
  • 液態萃取(Liquid Extract)
  • 粉包沖泡(Powder Sachet)

不同劑型會影響吸收率、起效速度與腸胃耐受度。


各種劑型優劣比較

劑型優點缺點
錠劑價格便宜、保存性佳吸收速度慢、對胃刺激大
膠囊吸收穩定、易吞服成本略高
液態起效快、適合吸收不良者味道重、保存不易
粉包可搭飲品食用、口感佳劑量控制需注意

醫學上推薦哪一種?

多數臨床試驗使用的都是「EGb 761」銀杏萃取物,這是一種標準化濃度,通常出現在錠劑或膠囊中。這表示,若你追求明確效果與科學根據,建議選擇標示有EGb 761的膠囊或錠劑產品。

小提示
想要效果穩定、吸收良好,選擇含EGb 761標示的膠囊劑型是目前最主流的選擇,液態與粉包則適合怕吞錠的人。


18. 銀杏適合當作長期保養品嗎?這樣吃才不會過量📆📌

銀杏能不能每天吃、吃多久?

根據《德國醫藥植物手冊》,銀杏若依照建議劑量(每日不超過240mg)進行補充,可作為3個月一周期的保養方式。但若長期超量或無間斷食用,反而可能讓身體無法排除代謝物、引發頭暈、失眠、腸胃不適等副作用。


最安全的補充週期怎麼安排?

  • 每天吃:每日120–240mg
  • 每週安排:連續服用5天、休息2天
  • 每3個月評估一次效果,如需長期服用,建議休息2–4週再重啟

如何搭配生活習慣發揮最大效益?

  • 配合有規律的運動(促進腦循環)
  • 搭配減糖飲食(穩定腦部血糖)
  • 避免熬夜(強化銀杏對認知的輔助作用)

小提示
銀杏能長期保養,但不宜無限期連吃,建議設立服用周期與休息期,讓身體有時間調節與回復,是最安全的吃法。

小悠說 :

作為成分控,我一開始也對「銀杏到底有沒有效」感到好奇,結果越研究越驚訝!雖然銀杏不能治病,但它在腦部循環、輕度記憶退化、甚至情緒調節上,的確有不錯的輔助效果。不過我也發現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,尤其和抗凝血藥或魚油搭配的話要特別小心。像我爸以前在吃銀杏加魚油,常常說早上起來臉色蒼白,後來改時間服用+減少劑量就改善超多!這些細節其實才是關鍵。我一直覺得,保健不是看網紅說好,而是你要真的懂那個成分,什麼時間吃、跟誰不能搭配、吃多久才有效。希望我這次幫大家用最簡單的方式,把銀杏的功效與陷阱都講清楚,如果你也想保護記憶力、顧腦袋,吃銀杏前真的要看完這些。

分享更多的文章:

1. 30歲後還能補得回來?膠原蛋白功效、吃法與效果關鍵一次搞懂!

2. 膝蓋保養吃什麼?5款熱門關節保健食品效果大比拼,哪種最適合長輩?

3. 降血脂必看!7種天然食物竟比藥物還有效,營養師也驚呆!功效與副作用一次看

4. 糖尿病患者想要穩定血糖不再困難!這篇一次解密28大實用秘訣

5.維他命C的強大功效與副作用!讓你遠離感冒、延緩衰老的最佳食物搭配

參考網站清單

  1. NIH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– Ginkgo
    https://www.nccih.nih.gov/health/ginkgo
  2. GEM Study – JAMA (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)
    https://jamanetwork.com/journals/jama/fullarticle/182508
  3.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– Ginkgo biloba (herbal)
    https://www.ema.europa.eu/en/medicines/herbal/ginkgo-biloba
  4.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(NHS) – Ginkgo Biloba and Memory
    https://www.nhs.uk/news/medication/ginkgo-does-not-prevent-dementia/
  5. PubChem – Ginkgo Biloba Extract
    https://pubchem.ncbi.nlm.nih.gov/compound/Ginkgo-biloba
  6.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– Ginkgo & Omega-3
    https://academic.oup.com/ajcn/article/87/6/1639S/4650421
  7. Drugs.com – Ginkgo Interactions and Warnings
    https://www.drugs.com/mtm/ginkgo.html
  8. German Commission E Monographs – Ginkgo Leaf
    https://www.herbalgram.org/resources/herbalgram/issues/51/table-of-contents/article2122/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