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宿醉喝水沒用?4款「解宿醉排毒飲品推薦」比狂灌水更快醒

內容目錄

喝太快宿醉更嚴重?「解宿醉排毒飲品」反而得慢慢喝!

你宿醉,是因為喝太快還是喝太多?

許多上班族應酬時,往往一杯接一杯地喝,殊不知「喝酒速度」比「喝酒量」更容易讓人隔天頭痛欲裂。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(CDC)資料,快速飲酒會讓乙醇(Ethanol)在短時間內大量進入血液,導致肝臟來不及代謝,進一步造成乙醛(Acetaldehyde)堆積,引發宿醉症狀。

宿醉的影響因人而異,有些人可能只需少量酒精便會感到宿醉,而有些人則能夠承受更多。這與個體的基因、飲酒習慣和當晚的飲食有關。例如,某些人基因中編碼的酵素效率較高,能更快地代謝酒精,而這種差異也可能解釋為何有些人在飲酒後不易宿醉。

此外,解宿醉的飲品中添加的成分對於不同體質者的效果也可能不同。舉例來說,對於某些人來說,薑黃的抗發炎效果可能更為明顯,而對另一些人則可能需要結合維生素C來達到最佳效果。因此,了解自己身體的反應將有助於選擇最合適的解宿醉飲品。

為什麼喝水沒用?要解的是「毒」,不是「渴」

喝水確實能補充脫水問題,但無法有效代謝乙醛這類毒素。這時就需要幫助肝臟代謝的成分,例如:薑黃素(Curcumin)、水飛薊素(Silymarin)、檸檬酸、葡萄糖等,可加速肝臟修復、促進排毒。

小技巧:飲品喝「溫的」更有感

冷飲反而會減緩肝臟酵素的活性,建議選擇溫熱飲品,有助於提升身體代謝效率。

冷飲反而會減緩肝臟酵素的活性,建議選擇溫熱飲品,有助於提升身體代謝效率。

常見錯誤:空腹喝解宿醉飲品反而傷胃

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宿醉的情況有時會因為飲酒後的環境而變得更為嚴重。例如,一個人如果在飲酒後沒有適當休息,或者在噪音較大的環境中度過夜晚,則更容易出現宿醉症狀。此外,情緒因素也可能影響宿醉的恢復速度,焦慮或壓力可能會使身體的恢復變得更加困難。

因此,選擇喝解宿醉飲品的時候,建議搭配一些輕鬆的活動,如散步或做些輕度的伸展運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,加速身體的恢復。同時,保持良好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,適當的放鬆和休息能夠讓身體更快地恢復。

太多解宿醉飲品含有酸性成分,若空腹飲用反而會刺激胃酸分泌,可能導致噁心加劇。最佳飲用時機為早餐或小餐之後。

小提示

宿醉時別急著狂灌水!選對成分、選對溫度,解宿醉排毒才能發揮最大效果。


感冒時可以喝「解宿醉排毒飲品」嗎?這樣搭恐傷肝

感冒+宿醉雙打擊,小心肝臟過勞

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(NHS),感冒藥中的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,台灣常見為普拿疼)與酒精一同進入肝臟時,會加重肝臟負擔。若又飲用含有活性排毒成分的解宿醉飲品,可能導致肝臟修復時間拉長,反而不利康復。

解法:降低同時刺激的飲品濃度

可將解宿醉飲品稀釋成「半杯飲用」,避免一次攝取太多活性成分,建議搭配高蛋白早餐如蛋、豆腐、白吐司,穩定血糖並緩和肝臟壓力。

推薦搭配飲品成分

成分幫助解宿醉適合感冒時
薑黃⚠️(小量)
薄荷
蜂蜜檸檬
咖啡⚠️(刺激)

小提示

感冒時慎選解宿醉排毒飲品,別讓肝臟同時面對太多「修復指令」,搭配清淡飲食更安全。

感冒時慎選解宿醉排毒飲品,別讓肝臟同時面對太多「修復指令」,搭配清淡飲食更安全。

解宿醉排毒飲品可以跟咖啡一起喝嗎?先搞懂兩者「代謝路線」

咖啡不是萬靈丹,喝錯時間反而頭更痛

咖啡中的咖啡因(Caffeine)雖然能提神,但也是透過肝臟代謝,與酒精一樣搶占CYP450酵素系統。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(NCBI),當兩者一起攝取時,會競爭相同的解毒通道,使得宿醉毒素代謝速度變慢。

正確順序:先解毒再提神

若當天早上想喝咖啡提神,建議先喝「解宿醉排毒飲品」,間隔30~60分鐘後再喝咖啡,避免代謝路線重疊。

咖啡 vs 解宿醉飲品代謝比較表

飲品類型主要代謝器官是否會占用CYP450酵素
黑咖啡肝臟
薑黃檸檬水肝臟
蜂蜜薄荷茶腸道+肝臟⚠️(部分影響)

小提示

別讓咖啡和解宿醉飲品「撞車」,兩者間隔一小時飲用,代謝才不會打架。


解宿醉飲品是不是喝越多越快醒?其實你可能只是在「水中毒」

宿醉與「水中毒」只差一線之隔

宿醉時口乾舌燥,很多人會誤以為只要「多喝水」就能解毒,卻忽略了「電解質稀釋」的風險。根據美國梅約診所(Mayo Clinic)指出,一旦血鈉濃度被大量水稀釋,就會出現頭暈、噁心、肌肉抽搐等「低鈉血症」(Hyponatremia)症狀。

正確喝法:搭配含電解質飲品更安心

建議選擇含鉀、鈉、鎂的運動飲料或自製天然電解質飲品,例如:椰子水、蜂蜜檸檬鹽水。

自製解宿醉排毒飲品配方(每500ml)

  • 1匙蜂蜜
  • 1/4匙海鹽
  • 半顆檸檬汁
  • 適量溫水

小提示

解宿醉飲品不是多多益善,適量搭配電解質,才不會讓你從宿醉變「水醉」。


「解宿醉排毒飲品」真的比喝水更有效嗎?成分差異一看秒懂

水 vs 排毒飲品:關鍵差在這三個元素

單純喝水只能解決脫水,無法加速乙醛代謝。而「解宿醉飲品」通常含有三種關鍵成分:

  1. 促進肝臟酵素活性(如薑黃素)
  2. 補充抗氧化物(如維生素C)
  3. 穩定血糖避免低血糖(二次宿醉主因)

三者功能比較表

功能白開水排毒飲品(含活性成分)
解渴
幫助肝臟排毒
降低頭痛、噁心等症狀

小提示

白開水無法解毒,選擇含有「輔助肝臟成分」的排毒飲品,才是快速醒酒的關鍵。


聽說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前一晚先喝會比較不醉?真相其實是…

「預防型飲用」真能阻止宿醉?

根據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,飲用含薑黃素與B群的飲品可在飲酒前補充肝臟所需酵素原料,略為提升酒精耐受度,但無法完全避免宿醉。也就是說,預先飲用可以「減輕症狀」,但無法「完全免疫」。

正確做法:飯前喝+搭配飲食

想要發揮最大效益,建議在飲酒前30分鐘、並搭配高脂飲食一起攝取,有助於延緩酒精吸收、降低肝臟壓力。

飲前預防 vs 飲後修復比較表

時機目的效果
飲前保護肝臟✅減緩症狀
飲後加速代謝✅縮短恢復期

小提示

「先喝一杯解毒飲」不是都市傳說,只是記得搭配食物,才能真正減少宿醉不適。

早餐吃什麼搭配「解宿醉排毒飲品推薦」?選錯反而加重頭痛

空腹+果酸飲品=胃痛套餐?

許多解宿醉飲品常加入檸檬、醋、梅子等酸性成分來促進代謝,但若一早空腹直接喝,恐刺激胃壁分泌過多胃酸,導致反胃、頭暈、胃痛更嚴重。

吃「錯」早餐,血糖反彈讓你更想吐

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與消化與腎臟疾病研究所(NIDDK),空腹時若進食高糖加工麵包、甜飲,會讓血糖快速飆高又驟降,導致頭暈、手抖,與宿醉症狀疊加。

最佳搭配建議

早餐選項適合與解宿醉飲品搭配?原因
雞蛋吐司優質蛋白+複合碳水,穩定血糖
優格+堅果乳酸菌舒緩腸胃+油脂保護胃黏膜
甜甜圈+奶茶高糖+刺激性成分會加重宿醉不適

小提示

解宿醉飲品不是早餐「配角」,搭錯主食只會讓你更頭痛,溫和蛋白質+複合碳水才是王道。


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可以加電解質粉嗎?別亂混,小心喝出反效果!

電解質補充也要「配量」

不少人習慣把運動飲料粉末、鹽錠與排毒飲品混合服用,認為「一次搞定」更省事。但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指出,過量攝取鉀離子(Potassium)或鈉離子(Sodium),會導致心跳異常、水腫或噁心。

正確比例:電解質添加應保守

自製解宿醉飲品時,每500ml水體建議:

  • 食鹽不超過1/4茶匙
  • 檸檬汁1/2顆即可
  • 若已加蜂蜜,不再加糖

判斷是否過量的3大身體警訊

  • 腿部突然抽筋
  • 手指腫脹
  • 心跳忽快忽慢

小提示

排毒飲品加電解質要適量,不是「加越多、醒越快」,否則可能醒了,卻得跑醫院。


熬夜後再喝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還有用嗎?肝臟其實沒得休息

宿醉+睡眠不足=雙重肝壓

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(Sleep Foundation),熬夜會干擾肝臟夜間排毒節律,若又加上飲酒,肝臟無法有效進入修復狀態。即使後續補眠,也無法「完全抵銷」酒精與毒素的影響。

睡前 vs 起床後,該何時喝解宿醉飲品?

  • 睡前喝:有助於先清除酒精部分殘留,降低夜間心跳過快
  • 起床後喝:針對頭痛、口乾、腸胃不適,進行第二波修復

建議可分段飲用,一天不超過1000ml,並以溫水調製,減少腸胃負擔。

小提示

熬夜加宿醉是肝臟最大敵人,解宿醉飲品不只喝「當下」,而是拉長補肝修復黃金時段。


哪些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其實只是喝爽的?你被包裝詞騙了嗎?

「XX清肝茶」真的有排毒效果嗎?

許多市售標榜「清肝」、「解酒」的飲品實際上僅含利尿成分,如玉米鬚、決明子等,雖然短期讓你覺得「尿多、代謝快」,但缺乏科學證據能加速乙醛代謝或修復肝臟。

識別有效成分3重點

成分類別功效說明科學依據來源
水飛薊素幫助肝臟排毒、抗氧化歐洲藥典(European Pharmacopoeia)
薑黃素抗發炎、促進肝酵素活性NIH、PubMed臨床資料
維生素B群協助乙醇分解、修復神經系統美國FDA資料

小提示

不是所有寫著「清肝」的飲品都能解宿醉,看成分比看包裝更重要,別花冤枉錢只喝到花草水。


喝完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可以馬上吃止痛藥嗎?先搞懂肝臟的極限

酒精+止痛藥,恐成「肝毒炸彈」

許多人為了快點止住宿醉頭痛,會在喝完解宿醉飲品後馬上吞普拿疼(Acetaminophen)。但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指出,乙醯胺酚與酒精共存時會加重肝臟損傷風險,特別是「肝酵素指數本來就偏高者」。

正確時間點:至少間隔6小時

建議:若已飲用含活性排毒成分的飲品,至少等待6小時以上,且飲食正常、腸胃不空腹時再使用止痛藥。

飲品或藥物是否損肝建議搭配時機
普拿疼宿醉後6小時後、飯後
解宿醉飲品(含B群)⚠️空腹不建議

小提示

別讓止痛藥與排毒飲品「搶肝資源」,中間多給肝臟幾小時喘息,才是真解法。


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可以每天喝嗎?小心從保健變負擔

長期飲用=身體會依賴?

雖然多數解宿醉飲品標榜天然成分,但其中若長期攝取過量維生素B6、B12或高劑量抗氧化物,可能影響腎臟與神經系統運作。

根據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健康中心(NCCIH),每日攝取高劑量的B群若未排出,可能導致手腳麻、皮膚灼熱感,甚至腎負擔增加。

最佳建議:視頻率調整

  • 偶爾飲酒、每週1-2次飲用:✅ 安全
  • 每天當飲料喝:❌ 可能過量
  • 可替代方案:以檸檬水+蜂蜜自製,維持清爽代謝

小提示

排毒飲品不等於保健飲料,偶爾用來「急救」可以,天天喝反而可能變成肝腎的壓力來源。

「解宿醉排毒飲品推薦」可以空腹喝嗎?早上第一杯還是第二杯?

空腹狀態下,胃酸分泌更強

許多上班族為了快醒、提神,會選擇早上起床後第一杯就是解宿醉排毒飲品。但若這杯飲品含有酸性成分(如檸檬、梅子、醋),空腹時可能刺激胃黏膜,導致胃痛、噁心感加重。

建議:先喝溫開水潤胃,再喝排毒飲品

根據英國胃腸協會(Guts UK)建議,早上醒來時最好先補充100~200ml溫水,再進食或飲用含有刺激性的飲品,可減少腸胃不適。

時段建議喝法
起床第一杯溫開水
第二杯解宿醉飲品(加蜂蜜或薄荷舒緩)

小提示

解宿醉飲品不是起床就灌的「第一杯」,先讓胃醒來再讓肝排毒,才不會反效果。


哪些人不適合喝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?這5種體質要當心!
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,以下體質特別注意:

根據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健康中心(NCCIH)與哈佛健康醫院資料,以下族群飲用含高活性排毒成分的飲品時需謹慎:

  1. 慢性腎病患者:鉀、鎂攝取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。
  2. 胃潰瘍病史者:酸性飲品可能刺激傷口。
  3. 低血壓體質者:含薄荷、檸檬成分易擴張血管。
  4. 懷孕/哺乳婦女:某些草本成分尚無足夠安全數據。
  5. 服用肝代謝藥物者:可能與水飛薊、薑黃交互作用。

解方:自製溫和版解宿醉飲品

以蜂蜜+檸檬+薑薄片沖泡,成分濃度可調,適合不耐性體質。

小提示

不是人人都適合喝解宿醉飲品,有特殊體質或疾病史,建議諮詢專業營養資訊來源再飲用。


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有哪些成分不能混著喝?這些組合恐互相打架

成分打架,反而讓排毒打折

部分成分在腸胃道或肝臟中會競爭吸收與代謝,以下是常見「相剋」組合,喝錯只會徒增肝臟工作量:

成分A成分B為何不宜混用
維生素C鐵劑鐵會阻礙維生素C的抗氧化功能
咖啡因薑黃素咖啡因刺激中樞,與薑黃的抗發炎作用抵銷
水飛薊某些抗生素水飛薊會影響部分藥物代謝濃度

建議調製方式

  • 每次飲品以單一功能為主(排毒/補電解質/抗氧化)
  • 若需多功能,間隔1小時後再攝取不同組合

小提示

別貪心什麼都加一杯,多種成分混在一起未必加乘,可能讓排毒效果變「內耗」。


喝「解宿醉排毒飲品推薦」真的能保護肝臟嗎?研究證實這幾種成分有幫助

研究指出有效成分如下:

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(NCBI)與德國科學營養期刊指出,下列成分具有科學實證的護肝與醒酒效果:

成分名稱科學作用機轉
薑黃素(Curcumin)抑制肝臟炎症、活化抗氧化酵素
水飛薊素(Silymarin)增加肝細胞修復速度、減少自由基傷害
維生素B1、B6、B12促進酒精轉化過程、保護神經系統

劑量建議(成人每日參考量):

  • 薑黃素:< 500mg
  • 水飛薊素:140mg(分次)
  • 維生素B群:依建議值攝取,不建議高劑量補充

小提示

不是所有「天然成分」都有實證效果,選擇有國際研究支持的原料,才能真有效保肝醒腦。


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中哪種水果效果最好?3大常見水果成分大比拚

水果裡藏著醒酒救星?

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與美國農業部(USDA)分析資料,以下水果因含有特定酵素、電解質或抗氧化物而被證實有助宿醉恢復:

水果名稱有效成分排毒/抗宿醉效果
奇異果維生素C、鉀抗氧化、補電解質
檸檬檸檬酸、黃酮類幫助肝臟代謝、促進消化
西瓜果糖、鎂、鉀補水又補電解質,降體溫

最佳製作方式:冷壓果汁 or 低速榨汁

避免高溫破壞抗氧化成分,保留最多營養與醒酒力。

小提示

水果不是只能吃,對了時間與作法,水果也能成為「排毒飲品」主角。


網友最常問: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加冰塊比較醒?實際上恐適得其反

冰塊加持真的「醒腦」?

冰涼的飲品確實在口感上令人「瞬間醒神」,但從代謝角度看,冷飲會降低腸胃蠕動速度、減緩吸收與代謝反應。

根據美國克利夫蘭診所(Cleveland Clinic)建議:

  • 肝臟酵素活性於體溫37°C時最強
  • 冷飲可能降低解毒效率,甚至導致腹部血流減少,影響肝功能表現

溫度建議:

飲用狀態溫度建議說明
飯前微溫(35°C)刺激代謝、避免刺激腸胃
餐中常溫保持舒適口感,腸胃最易吸收
運動後涼感(略冰)若非宿醉狀態,涼飲可補電解質舒爽

小提示

排毒不是靠「涼」,溫熱飲更能激活肝臟代謝,冰塊帶來的是錯覺,不是真解酒。


「解宿醉排毒飲品推薦」喝不夠會怎樣?少喝反而讓毒素卡更久?

一杯不夠?其實你只是沒喝對「頻率」

很多人認為「喝一杯就夠了」,但宿醉的本質是乙醛尚未代謝完全。根據美國國家毒物學資訊服務中心(NPIC)資料,乙醛需透過肝臟中的ALDH(乙醛脫氫酶)代謝,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與足夠營養素支持,如維生素B群、胺基酸等。

不只喝多少,而是「怎麼喝」

  • 每2~3小時補充一次溫熱解宿醉飲品(小量約200ml)
  • 勿一次灌超過600ml,避免電解質失衡或腸胃不適
  • 解宿醉飲品≠一杯速解劑,建議配合飲食與休息

表格:解宿醉飲品「頻率建議」對比

飲用方式排毒效果風險
喝一大杯容易水中毒、腸脹氣
分次少量飲用幫助代謝穩定持久

小提示

解宿醉飲品「量」重要,「頻率」更重要,別以為猛灌一杯就能醒來,反而會讓肝臟更累。


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能加益生菌嗎?這個搭配腸胃不一定受得了

解宿醉+益生菌,兩件事卻搶同一個舞台?

解宿醉飲品多為偏酸性與高活性成分,而益生菌則需要在中性至弱鹼性腸道環境中存活。根據哈佛醫學院研究,若益生菌與高酸飲品同時服用,部分菌株會在胃酸中被破壞,導致吸收效果大打折扣。

正確方式:錯開至少1小時

若欲補充益生菌(如膠囊、粉末或優格),建議與解宿醉飲品錯開1~1.5小時飲用,可避開腸胃環境衝突。

組合方式建議與否原因
解宿醉飲品+益生菌優格酸鹼不合,降低益生菌活性
分開飲用(前後1小時)益生菌有機會完整定殖腸道

小提示

益生菌不是不能加,而是要加得巧,別讓好菌還沒進腸道就被酸飲品KO。

益生菌不是不能加,而是要加得巧,別讓好菌還沒進腸道就被酸飲品KO。

哪些「網紅解宿醉飲品」成分其實不實用?打著排毒卻是化學甜味劑

包裝華麗≠有效成分多

根據消費者報告(Consumer Reports)分析市售熱門宿醉解毒飲品,發現部分產品實際上含有大量人工甜味劑(如阿斯巴甜Aspartame、蔗糖素Sucralose)與色素,僅添加極少量「植物萃取」便強打排毒效果,恐造成消費者誤信。

一眼辨識「虛胖」成分表

  • 成分標示前五名中若以「果糖、蔗糖、甜味劑」居多,實際營養價值極低
  • 標榜「水飛薊」、「薑黃」但含量標示為極低毫克或未標明者,小心成分灌水

最後,記得保持良好的飲酒習慣,在聚會中適量飲酒,並且隨時補充水分,這些都是避免宿醉的有效方法。經常的運動與均衡的飲食則能提高身體的代謝功能,幫助減少宿醉的發生。

常見宣稱真相分析
添加薑黃素多為低濃度,甚至只是香料形式無實質效用
加維生素C多為化學合成,劑量不足以發揮抗氧化力
清爽果味常為香料添加物,非天然水果萃取

小提示

網紅解宿醉飲品要看成分不看人氣,成分表比包裝更誠實,真正有效的通常不浮誇。


喝「解宿醉飲品推薦」後可以馬上開車嗎?別被醒腦感騙了大腦

「醒」≠「清醒駕駛」

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(NHTSA)指出,宿醉即使症狀減輕,體內酒精殘留仍可能影響判斷與反應時間。許多解宿醉飲品含有薄荷、咖啡因、檸檬等提神成分,雖可暫時提升清醒感,但不等於代謝完酒精。

酒測 vs 自我感覺,差很大!

即使你覺得沒事,但酒測值仍高於合法標準,法律仍視為酒駕。建議使用酒測器確認,或至少距離上次飲酒12小時以上再駕駛。

狀況是否能開車建議
喝飲品後感覺清醒體內仍有酒精殘留風險
飲酒後12小時+無症狀安全邊際較高,可考慮開車

小提示

醒腦不等於醒酒,喝了解宿醉飲品也不代表你能上路,安全駕駛不靠「感覺」,靠數字!


「解宿醉排毒」冷泡還是熱泡好?一溫差影響吸收效率

冷熱有差:溫度決定成分活性

許多天然成分如薑黃素、水飛薊素,需在適當溫度下釋放與活化。根據《營養與食品研究期刊》(J Nutr Food Sci)資料顯示,攝氏50~60度是多酚類與類黃酮類萃取活性最穩定區段。

冷泡雖好喝,但效果打折

冷泡飲品適合補水與口感,但若以解宿醉、護肝為主要訴求,建議溫熱沖泡保留最大功效。

泡法優點缺點
冷泡清爽口感、不刺激胃吸收慢、活性釋出低
溫泡(50℃)活性佳、代謝效率高稍微有味道,接受度因人而異

小提示

想要有排毒效果,冷泡不夠力,溫熱才是活性成分的發揮舞台,別讓你喝了只是解渴而已。

小悠說

解宿醉不是靠猛灌白開水,也不是隨便來一瓶標榜排毒的果汁就能解決。很多人以為醒腦=醒酒,實際上這些排毒飲品講求的是「成分搭配」、「飲用時機」和「攝取頻率」。像是水飛薊、薑黃、維生素B群這些有效成分,其實都有代謝邏輯與科學依據支撐,但不是喝得多就會好,反而過量會造成腎臟與胃的負擔。我最推薦的方式,是把解宿醉飲品當作是一種「策略性補救」,搭配適量蛋白質與電解質的早餐、避開藥物與冰冷刺激,再依照自己的作息分次慢慢補充,這才是真正能幫肝臟輕鬆排毒、醒得舒服的方式。

分享更多的文章:

1. 關節痛、皮膚乾?醫學實證8種玻尿酸功效,讓你從裡到外都潤起來!

2. 從養肝到亮白!穀胱甘肽的7大驚人功效與你不知道的抗氧化力

3. 不只延緩老化!亞精胺對大腦、心臟、肝臟的3重保護力揭秘

4. 每天吃很清淡還膽固醇高?7種看似健康但其實陷阱的高膽食物!

5.補對維他命D,人生大不同!超完整60個功效+正確吃法總整理

參考網站清單

  1.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– Vitamin D Fact Sheet
    https://ods.od.nih.gov/factsheets/VitaminD-HealthProfessional/
  2.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(CDC) – Alcohol and Public Health
    https://www.cdc.gov/alcohol/index.htm
  3.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 (NCCIH) – Herbs at a Glance: Milk Thistle
    https://www.nccih.nih.gov/health/milk-thistle
  4.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– Hangovers: How to prevent and cope
    https://www.health.harvard.edu/diseases-and-conditions/hangovers-how-to-prevent-and-cope
  5. Sleep Foundation – Alcohol and Sleep
    https://www.sleepfoundation.org/nutrition/alcohol-and-sleep
  6.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(NIDDK) – Digestive Diseases
    https://www.niddk.nih.gov/health-information/digestive-diseases
  7. Cleveland Clinic – Is It Safe To Drive With a Hangover?
    https://health.clevelandclinic.org/should-you-drive-after-a-night-of-drinking
  8. Consumer Reports – Hidden Dangers in Popular Health Drinks
    https://www.consumerreports.org
  9. EFSA – Scientific Opinion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health claims related to various food components
    https://www.efsa.europa.eu
  10. PubMed – Curcumin and liver protection: A review
    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28749721/
  • 成分控小悠

    一位熱愛健康成分的研究愛好者,為了守護家人的健康,開始翻找各國營養文獻與臨床研究,只想搞懂瓶子上的每個成分到底有沒有效。現在,決定把這些知識用最簡單的方式分享給你。

    Related Posts

    10個憂鬱症自救方法,專家教你日常緩解憂鬱的祕訣

    10個憂鬱症自救方法,專家教你如何靠日常小動作調整心情,從運動、睡眠、維他命D到寫日記,每個方法都能一點一滴改善情緒,避免酒精與過度滑手機,才是讓憂鬱慢慢緩解的關鍵。

    Continue reading
    當家人得了憂鬱症?6個陪伴與支持的方法,守護家人的正確方式

    當家人得了憂鬱症?6個陪伴與支持的方法,守護家人的正確方式從語言、飲食、咖啡因影響到社群媒體使用全面解析,帶你了解該怎麼避免錯誤安慰、如何用小步驟陪伴、哪些食物能幫助情緒穩定,以及家屬自救的重要觀念。

    Continue reading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    內容目錄

    內容索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