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吃得很清淡,膽固醇卻還是高?「文章主題:每天吃很清淡還膽固醇高?7種看似健康但其實陷阱的高膽食物!」揭露你每天吃的蛋、豆漿、雞胸肉、沙拉醬,其實可能都是膽固醇陷阱!連優格、地瓜、果汁都上榜,越健康的外表越容易讓人忽略真相。
1. 🥚水煮蛋是健康早餐?小心膽固醇爆表!
水煮蛋常被誤認為「乾淨飲食」
很多人減肥或控制飲食時,都會選擇水煮蛋作為主食之一。因為它不油炸、不加調味,聽起來超級健康。但你知道嗎?一顆中等大小的雞蛋就含有約186毫克的膽固醇,已經逼近每日建議攝取上限(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日膽固醇攝取不超過300毫克)。
蛋黃才是「膽固醇大本營」
蛋白質固然豐富,但膽固醇幾乎都藏在蛋黃裡。如果每天吃兩顆蛋黃,不知不覺就超標了。根據AHA的研究,長期攝取過多的膽固醇會提高低密度脂蛋白(LDL,俗稱壞膽固醇),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一週可以吃幾顆蛋比較安全?
雖然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、膽鹼(Choline,乙醯膽鹼的重要前驅物)等營養素,但建議每週吃蛋黃的次數不要超過3~4次,或是選擇只吃蛋白,能減少膽固醇攝取又保留蛋白質。
小提示:
水煮蛋雖然比油煎健康,但若天天吃兩顆含蛋黃的蛋,膽固醇還是會慢慢堆積!減量或只吃蛋白會是更聰明的選擇。
2. 🍚糙米飯真的比白飯健康嗎?膽固醇不會因此降低!
糙米雖然有膳食纖維,但可能伴隨隱藏風險
大家都說糙米比白米好,因為它保留了胚芽和米糠,富含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。但你有想過嗎?如果只靠換主食來降膽固醇,效果可能遠比你想的微弱。
糙米的脂質含量其實不低
糙米的脂肪含量雖然不高,但每100公克還是含有1.8公克的脂質。若三餐都吃大量糙米飯,整體脂肪與熱量攝取可能也會上升,進而影響膽固醇代謝。
要看整體飲食搭配
重點不是糙米本身,而是你怎麼搭配。配菜是炸豆腐、滷肉還是炒三杯?這才是決定膽固醇高低的關鍵。
小提示:
單靠換成糙米無法真正降膽固醇,重點還是搭配低油脂、低膽固醇的整體飲食組合。
3. 🥬天天沙拉不等於低膽固醇!關鍵藏在醬料裡
沙拉本身OK,醬料才是陷阱!
許多人愛吃蔬菜沙拉,但你知道千島醬、凱薩醬、蛋黃醬這些調味料,其實脂肪含量爆表嗎?有些品牌每湯匙含有多達80毫克膽固醇,等於吃一顆半的蛋!
「無糖」不代表「無脂」
市售沙拉醬若強調「無糖」或「輕盈」,有可能是用大量油脂取代糖分,增加飽足感卻也讓膽固醇悄悄上升。
自製檸檬橄欖油最安心
想吃沙拉又不怕膽固醇升高?可以自製簡單的橄欖油檸檬汁醬料,低脂、低膽固醇又好吃。
小提示:
沙拉健康的前提是「不加高脂醬料」,想吃得清爽又不增加膽固醇,建議改用自製油醋或低脂優格醬。
4. 🧋無糖豆漿也可能讓你膽固醇上升?
豆漿有益心血管,但你喝的是哪一種?
市售豆漿分很多種,有些雖然打著「無糖」旗號,但實際上為了讓口感更滑順,會加入植物性奶油、椰漿等高脂肪成分,這些可能含有飽和脂肪酸,反而對膽固醇不利。
自製黃豆豆漿是首選
根據美國FDA(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)的資料,真正的無添加黃豆豆漿含有異黃酮(Isoflavones,大豆植物性雌激素)有助於調節膽固醇,但前提是「無額外添加脂肪或糖」。
有些豆漿是飲品,不是健康食品
消費者要看懂標籤,若前幾項成分寫著「棕櫚油、椰子油、增稠劑」就要小心,它不是你想像中的純豆漿。
小提示:
別以為無糖豆漿就絕對安全,看清成分標示才是避免隱藏脂肪的關鍵!
5. 😷感冒時可以吃這些高膽固醇食物嗎?
身體虛弱時更容易受高膽飲食影響
感冒時,身體處於發炎與免疫活化狀態,這時若再吃進高膽固醇的食物,如蛋黃、內臟或高脂肉品,會進一步刺激體內發炎反應,可能延長恢復期。
免疫系統與膽固醇代謝息息相關
根據《Journal of Immunology》的研究,高膽固醇攝取會改變巨噬細胞(Macrophages,免疫細胞的一種)的功能,降低其清除病毒的效率。
建議改吃低脂、高維生素C食物
如橙汁、奇異果、燕麥粥、熟地瓜等,這些不僅不升膽固醇,還能補充抗氧化物質幫助康復。
小提示:
感冒期間避免吃蛋黃、動物內臟與高脂奶製品,有助於減輕發炎與恢復體力!
6. 🧀高膽固醇食物不能跟起司一起吃?
起司看起來無害,其實是膽固醇炸彈
一片普通起司就可能含有20~30毫克膽固醇,若再搭配動物蛋白類或蛋製品,容易讓每日總膽固醇攝取值瞬間暴增。
高脂起司與蛋、肉類是最NG組合
像是焗烤飯、蛋包飯加起司、牛肉起司堡等,看似正常料理,其實膽固醇總量可能高達300~400毫克!
選擇低脂起司或植物性替代品
如Mozzarella(莫札瑞拉低脂起司)或豆腐起司等,可降低膽固醇負擔,又保有口感。
小提示:
高膽固醇食物如果再加起司,等於「膽固醇雙倍奉送」!料理搭配上要更留意!
7. 🥛脫脂牛奶真的無膽固醇?看懂標籤才是關鍵!
脫脂≠無膽固醇,這誤會太大了!
不少人會誤以為「脫脂牛奶」就是完全沒有膽固醇的飲品。事實上,脫脂只代表移除大部分乳脂,但乳脂中的膽固醇仍然殘留在成品裡。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的資料,每杯240毫升的脫脂牛奶仍含有5至10毫克膽固醇。
誤信「低脂標籤」反而容易踩雷
市面上還有很多牛奶產品打著「低脂、高鈣」的名號,實際上為了改善口感,會額外添加奶粉或奶油調整劑。這些加工過程中,常會導致膽固醇含量回升。
換成植物奶是更好的選擇嗎?
豆奶、燕麥奶、杏仁奶等植物奶不含天然膽固醇(植物本身無膽固醇),如果未加糖、未加油脂,是比較安全的替代品。不過要注意,市售植物奶也常會添加飽和脂肪(如椰子油),購買時記得仔細看營養標示!
小提示:
脫脂牛奶不是無膽固醇飲品,建議選擇「無添加、非再製」的植物奶替代,才能避免無意中膽固醇攝取超標!
8. 🧄橄欖油真的越多越好?好油也有膽固醇風險?
橄欖油是健康油沒錯,但也要適量!
橄欖油(Olive Oil)因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(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,單元脂)而被推崇為「心臟好朋友」,但這不代表可以無限制添加。根據美國FDA的建議,每日橄欖油攝取量應控制在約一至兩湯匙。
「油」的本質就是脂肪,過量仍會干擾膽固醇代謝
即使橄欖油能幫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(HDL,俗稱好膽固醇),但一旦攝取過多,總脂肪攝取量上升,也可能導致身體代謝膽固醇的能力下降,間接讓壞膽固醇升高。
攝取好油≠補充越多越有效
不論是橄欖油、酪梨油、亞麻仁油,都應當「點綴」使用,而非作為大量油炸的主體,否則「好油變壞用」反而本末倒置。
小提示:
再健康的油也不能過量,橄欖油每日使用1~2匙即可,才能發揮降膽固醇的正面效果!
9. 🍗雞胸肉也有膽固醇?這些處理方式讓你踩雷
雞胸肉真的低脂低熱量嗎?
很多人健身或減脂餐會選擇雞胸肉,因其脂肪含量低。但你知道嗎?每100公克雞胸肉仍含有大約85毫克的膽固醇,若一天吃兩餐含有雞肉,膽固醇總攝取量其實相當可觀。
水煮和乾煎效果天差地遠
若是用水煮或蒸煮方式,雞胸肉仍算是膽固醇攝取相對安全的蛋白質來源。但若是乾煎、裹粉炸、加起司焗烤,不但油脂含量激增,膽固醇也會大幅增加。
配菜才是最可怕的雷
雞胸肉常見的配菜如蛋包、炒蛋或濃湯,很多都藏有奶油與蛋黃,才是真正導致膽固醇升高的共犯。
小提示:
雞胸肉雖健康,但處理方式與搭配食材才是關鍵,建議選擇水煮、少油的料理方式才能控制膽固醇!
10. 😷感冒的時候還能喝雞湯補元氣嗎?
雞湯的膽固醇含量你可能沒想過
許多家庭在感冒時會熬雞湯,認為有助於補身體。但如果湯裡加了整隻雞、雞皮或雞內臟,膽固醇含量會非常驚人。美國AHA的研究指出,一碗含雞皮與雞油的濃雞湯,膽固醇含量可能高達150毫克以上!
發炎期間最好避免高膽固醇湯品
感冒時身體正與病毒作戰,若攝入過多膽固醇,可能影響免疫系統運作,延緩恢復期。尤其對本身就有高膽固醇或高血脂問題的人,更應避免以雞湯作為「補品」。
替代方案:蔬菜豆腐湯或昆布高湯
這些湯底不但清淡、脂肪低,還能補充抗氧化物與礦物質,有助身體回復,不會造成膽固醇額外負擔。
小提示:
感冒時別再喝加雞皮的雞湯了!用清爽的蔬菜湯取代,不僅幫助康復還不會讓膽固醇爆表。
11. 🥩紅肉不碰就安全?這些白肉陷阱你沒注意!
白肉不等於低膽固醇
許多人以為只要不吃牛肉、豬肉,改吃「白肉」如雞肉、火雞、魚肉就沒問題。但實際上,許多加工或高油調理的白肉仍然含有不少膽固醇。特別是雞皮、鴨肉皮,都是膽固醇的來源。
火雞肉、香腸、培根這些都不安全
這些加工品為了口感會加入大量動物脂肪與防腐劑,每片火雞培根含約30毫克膽固醇,兩片就達60毫克,超過每日建議的1/5。
想吃白肉?選擇蒸煮、去皮最安全
去皮雞肉、清蒸魚肉才是相對理想的選擇。避免煙燻、鹽漬或裹粉炸過的肉類。
小提示:
白肉不是萬靈丹,重點是要選對部位與烹調方式!避免加工白肉,才能真正降低膽固醇負擔。
12. 🥥椰子油可以降膽固醇?事實剛好相反!
椰子油雖天然,卻是飽和脂肪之王
許多人迷信椰子油(Coconut Oil)是天然健康油脂,甚至在早餐咖啡裡加椰油。但根據美國心臟協會(AHA)指出,椰子油含有超過90%的飽和脂肪,是所有常用食用油中含量最高的,比牛油還高!
飽和脂肪直接影響壞膽固醇(LDL)
AHA 研究發現,攝取椰子油會顯著提升LDL(壞膽固醇),長期攝取可能增加心臟病風險。
市面上的椰油商品問題更多
有些瓶裝椰子油並非冷壓初榨,而是經過高溫萃取與添加香料,品質堪慮。這些反而會對心血管造成更大壓力。
小提示:
千萬別誤信椰子油能降膽固醇!飽和脂肪含量超高,建議改用橄欖油或亞麻仁油會更安全。
13. 🍜湯麵好清淡?其實湯頭才是膽固醇藏身地!
不加油、不加肉的湯麵就安全?
很多人午餐會選擇一碗清湯麵,覺得比滷肉飯、便當還清淡,應該比較健康。但你知道嗎?湯麵的湯底若是用動物骨頭、豬皮熬製,不僅脂肪含量高,膽固醇更是驚人。
豬骨、牛骨高湯一碗能超過100毫克膽固醇
根據《USDA營養成分資料庫》,一碗250ml的豬骨湯平均膽固醇含量可達110毫克,如果喝完整碗湯,等於已經快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三分之一!
更慘的是這些「配角」:
- 油蔥酥:經常使用動物油製成,膽固醇含量高。
- 滷蛋:每顆約含180毫克膽固醇。
- 魚丸、貢丸:內含動物油脂與內臟,膽固醇高。
建議選擇海帶芽湯、蔬菜高湯,並避免喝完整碗湯。
小提示:
湯麵不是罪魁禍首,問題在湯頭與配料!換成蔬菜湯底、去除滷蛋與油蔥酥,膽固醇才會降下來!
14. 🍠地瓜竟然也讓膽固醇升高?甜味來源關鍵!
地瓜本身低脂,但陷阱在「吃法」
地瓜富含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物,是許多健身族與控制血脂者推薦的食材。但市售的「蜜地瓜」、「糖煮地瓜」、「起司焗烤地瓜」等吃法,其實熱量與脂肪爆表!
起司與奶油是膽固醇增幅來源
以「奶香地瓜泥」為例,製作過程中常加入大量奶油與鮮奶,讓口感更滑順。這些食材含大量飽和脂肪與膽固醇,使原本健康的地瓜瞬間變成「高膽食品」。
吃地瓜還是要「回歸原味」
水煮地瓜、蒸烤不加任何配料是最理想吃法,不僅低膽固醇,還能促進腸道蠕動,有助於膽固醇代謝。
小提示:
地瓜健康與否取決於「烹調方式」!奶油、起司加進來,再好的食材也會變成膽固醇陷阱!
15. 🥜堅果超養生?這些人吃了膽固醇反而更高!
堅果雖好,但不是人人適合
根據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(NHLBI)的研究,堅果富含Omega-3(歐米伽3,抗發炎脂肪酸)、不飽和脂肪,但其脂肪總含量高,每100克杏仁含49克脂肪!
過量攝取容易讓熱量爆表
1湯匙花生醬就含有大約95毫克的膽固醇與190卡熱量,一天吃兩匙當宵夜就等於吃下一餐便當熱量。
哪些堅果比較安全?
✔ 原味無鹽的核桃、腰果、杏仁
❌ 拒吃糖衣堅果、油炸花生、添加椰油的混合堅果
每日建議攝取量為一小把(約28克),切勿以堅果代餐!
小提示:
堅果不是吃越多越好!控制分量、選擇原味才不會讓膽固醇悄悄累積!
16. 🍳炒蛋比煎蛋更健康?錯!油與火候決定膽固醇風險
炒蛋的確「看起來」沒那麼油
炒蛋比煎蛋多用拌炒方式,讓人誤以為油脂含量比較低。但事實上,多數炒蛋會加入奶油或牛奶提升滑順口感,這些都是膽固醇來源。
一人份滑蛋料理,膽固醇可高達300毫克
舉例來說,蛋2顆(186mg×2)+牛奶50ml(10mg)+奶油1小塊(30mg),就超過了每日建議膽固醇攝取量!
建議:改成清蒸蛋 or 白蛋炒
想吃蛋又不想膽固醇飆升?只用蛋白、不加奶油、不用奶炒,保留營養又降低風險。
小提示:
炒蛋比你想像中油得多!避開奶油、全蛋的組合,蛋料理才能真正低膽固醇!
17. 🍞全麥麵包也可能升膽固醇?關鍵在「加料」
全麥≠100%健康,很多其實是混合麵包
你買的「全麥麵包」,真的是100%全麥做的嗎?很多市售麵包為了口感與香氣,會混入奶油、奶粉、蛋黃、煉乳等成分,這些都可能提升膽固醇攝取。
奶油吐司、葡萄乾麵包都是陷阱款
這些烘焙品通常添加大量奶油與蛋液來提升口感,每片可能含有超過50毫克的膽固醇,三明治一餐吃兩片就接近100毫克。
買麵包記得這幾招:
- 看成分標示前三名:有奶油、全蛋就要注意
- 選擇標示「100%全麥」或「無動物性添加物」者
- 自己DIY烘焙最安心
小提示:
「全麥」標籤不代表低膽固醇,配方藏了多少奶油蛋黃才是重點!
18. 🍹果汁比汽水健康?未必!膽固醇與糖分雙重隱患
果汁天然不代表無害
許多人愛用果汁取代含糖飲料,但你知道嗎?100%果汁若未稀釋,糖分密度非常高,攝取過多會增加肝臟製造膽固醇的負擔。
果糖對膽固醇有什麼影響?
根據哈佛醫學院研究,高果糖攝取會刺激肝臟合成三酸甘油脂(Triglycerides,三酸甘油脂)與低密度脂蛋白(LDL),長期下來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比例問題:果汁還是要稀釋喝
建議用1:1比例與水混合飲用,或是直接食用水果,攝取更多纖維、降低膽固醇風險。
小提示:
喝果汁要稀釋、控制量!否則果糖會讓你膽固醇升得比汽水還快!
19. 🍨優格越濃越健康?錯!高脂優格恐讓膽固醇破表!
優格真的對心血管有益嗎?
許多消費者認為優格有益腸道健康,還能幫助降膽固醇。但其實,要看你吃的是哪一種優格。市售優格分為「全脂」「低脂」「無糖」「希臘式」等多種,每種營養組成差異極大。
希臘式優格的迷思
希臘優格雖蛋白質含量高,但部分產品脂肪含量也高達9%以上,每100g含膽固醇可超過30mg,若搭配蜂蜜、水果吃一大碗,膽固醇輕鬆破百。
精選低脂未加糖才是關鍵
選擇「0%脂肪」「無糖添加」標示的優格才是比較理想的選項。如果怕不夠甜,可自己加入香蕉片、奇亞籽,既增加口感又不會讓膽固醇偷偷上升。
小提示:
優格不是吃越濃越好!挑選低脂、無糖版本,才能吃出腸道好菌而不吃進多餘膽固醇!
20. 🍱便當裡的滷豆腐,看起來健康其實是油包裝!
豆腐是植物蛋白,怎麼會升膽固醇?
原本豆腐確實是低膽固醇的好食材,但重點在於「怎麼料理」。便當店最常見的滷豆腐、油豆腐、三杯豆腐,其實都在料理過程中加入大量動物油脂或高膽配料。
滷製過程加入滷汁與動物油
多數便當店的滷汁會加入雞油、豬油、滷蛋一起熬煮,讓豆腐吸飽「風味油」,這樣一來豆腐本身的膽固醇含量就明顯上升。
想吃健康豆腐?怎麼選
✔ 清蒸嫩豆腐
✔ 冷拌豆腐佐醬油與蔥花
✔ 氣炸不加油
這樣才能真正吃到豆腐的營養又避開膽固醇風險。
小提示:
滷豆腐常藏高油高膽陷阱!想靠豆腐養生,記得選擇原味、少油的料理方式!
21. 🧁早餐燕麥棒有助降膽固醇?這些配料讓你吃錯!
燕麥是心臟的好朋友沒錯,但…
燕麥含有β-葡聚醣(β-glucan,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),可幫助降低膽固醇。但市售燕麥棒、燕麥早餐片常加入大量牛奶粉、奶油、蜂蜜、棕櫚油等成分,這些脂肪類成分反而會造成膽固醇上升。
市售燕麥棒常是「糖脂炸彈」
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調查,多數即食燕麥食品每份含5g以上飽和脂肪與高膽固醇,並非真正健康選擇。
怎麼吃才真的有效降膽固醇?
推薦自製燕麥粥,使用無糖豆奶、香蕉泥與亞麻籽,避開加工配料,保留好纖維,才能發揮降膽固醇功效。
小提示:
早餐燕麥棒若加太多奶油與糖,其實比甜甜圈還邪惡!自製最安心,配料越簡單越健康!
22. 🍫黑巧克力能降膽固醇?添加物讓你踩大雷!
黑巧克力含抗氧化物,多吃有益?
確實,黑巧克力中含有黃烷醇(Flavanols,一種天然抗氧化物),能幫助心血管健康。但你吃的黑巧克力,是真的「純」嗎?
商業黑巧克力常混入奶油、糖、棕櫚油
許多市售品牌為了降低苦味與提高香氣,會加入大量奶油與糖。這些額外脂肪會導致攝取膽固醇與熱量暴增,每片黑巧克力可能含有30–50mg膽固醇。
70%以上純度才是真的黑巧克力
購買時請認明「可可固形物70%以上」「不含奶粉」等標示,才是真正具抗氧化功能的黑巧克力,不會反害你膽固醇飆高。
小提示:
黑巧克力只有「純」的才有幫助!挑選70%以上無奶黑巧,才能避免反效果!
23. 🍶植物奶就安全了嗎?這些「假健康」選項要小心!
市售植物奶五花八門,真的都無膽固醇嗎?
理論上,植物奶(如燕麥奶、杏仁奶、豆奶)因不含動物成分,天然無膽固醇。但很多「好喝」的植物奶其實都添加了油脂、糖、香精與乳化劑,喝多了反而變成隱性升膽來源。
哪些植物奶要特別注意?
- 加了椰子油或棕櫚油的濃稠型豆奶
- 香草口味杏仁奶(高糖)
- 榛果奶、核桃奶常會加「香油」或「稠化劑」增加口感
每杯熱量超過120卡、脂肪高於4g的植物奶產品都需謹慎選擇。
看成分與營養標示才是王道
選擇「無糖」「不含飽和脂肪」「添加鈣質與B12」的植物奶,才能真的喝出健康與心血管保護力。
小提示:
植物奶不是喝起來香就是健康!成分越簡單越安全,避開高脂高糖添加才不會讓膽固醇偷偷上升!
24. 🧂鹽吃多會導致膽固醇升高?間接影響你想不到!
鹽雖然不含膽固醇,但會間接提高風險
根據美國CDC(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)研究,攝取過多鹽分會造成血壓上升,進而促進動脈硬化與膽固醇堆積於血管內壁,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。
高鹽食物中常有「高膽搭檔」
像是泡菜、醬瓜、醃製魚乾、豆腐乳等,不僅鈉含量超標,很多還加了動物性調味油、蝦醬或魚露,這些也會讓膽固醇升高。
降膽固醇從「減鹽」也能做起
建議每日鹽攝取量不超過5克(約一平茶匙),烹調多用香料、檸檬汁、蒜末代替鹽巴,長期有助於穩定血脂與血壓。
小提示:
鹽本身沒膽固醇,但吃太多鹽卻會讓血管變差、膽固醇堆積!想護心也要控鹽!
25. 🧃蔬果汁代餐真的降膽固醇?小心血糖震盪反效果!
想減脂、降膽,很多人改喝果菜汁當主餐
這種方式在近年流行極高,但根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,如果汁比例錯誤、蔬菜量不夠,反而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,引發身體製造更多膽固醇作為「穩定器」。
哪些果汁組合NG?
- 香蕉+牛奶+蜂蜜:高糖、高膽固醇三合一
- 紅蘿蔔汁未加水稀釋:甜度超標
- 酪梨+巧克力粉:脂肪與膽固醇雙高
果汁只能輔助,不能當主食代替主餐。
正確喝法與比例
推薦蔬果比例7:3(蔬菜占7),可加入芹菜、黃瓜、檸檬,再用亞麻籽粉增加纖維與飽足感,才是對膽固醇友善的飲品方式。
小提示:
果菜汁不是萬靈丹!比例不對反而升膽固醇與血糖,要用對方法才能養生不傷身!
小悠說:
我們常以為只要「吃得清淡」,就能遠離膽固醇問題,但實際上,有許多「看似健康」的食物,其實暗藏高膽固醇陷阱。從水煮蛋、優格、雞湯、到全麥麵包,每一道日常餐點都可能讓你無意間超標。作為一個成分控,我最大的體悟就是:真正健康,不在於「吃什麼」表面,而在於「怎麼吃、搭配什麼、看清楚什麼」!
你可以開始練習看標示、選低脂、用蒸煮取代煎炸,甚至在感冒或疲倦時,也要避開會干擾代謝的高膽固醇食物。我做得到,你也可以!
讓我們一起學會「成分閱讀力」,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關,不再被表面包裝騙了!
分享更多的文章:
1. 30歲後還能補得回來?膠原蛋白功效、吃法與效果關鍵一次搞懂!
2. 膝蓋保養吃什麼?5款熱門關節保健食品效果大比拼,哪種最適合長輩?
3. 降血脂必看!7種天然食物竟比藥物還有效,營養師也驚呆!功效與副作用一次看
4. 糖尿病患者想要穩定血糖不再困難!這篇一次解密28大實用秘訣
5.維他命C的強大功效與副作用!讓你遠離感冒、延緩衰老的最佳食物搭配
參考網站清單
-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– Cholesterol Fact Sheet
https://ods.od.nih.gov/factsheets/Cholesterol-Consumer/ -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– Dietary Cholesterol and Heart Health
https://www.heart.org/en/healthy-living/healthy-eating/eat-smart/fats/dietary-cholesterol-and-heart-health - USDA FoodData Central – Nutrient Database
https://fdc.nal.usda.gov/ - FDA – Nutrition Facts Label: Cholesterol
https://www.fda.gov/food/new-nutrition-facts-label/nutrition-facts-label-cholesterol - Harvard T.H.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– Cholesterol
https://www.hsph.harvard.edu/nutritionsource/cholesterol/ -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(CDC) – Cholesterol Facts
https://www.cdc.gov/cholesterol/facts.htm -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(NHS UK) – High Cholesterol
https://www.nhs.uk/conditions/high-cholesterol/ -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– Understanding Cholesterol
https://www.bhf.org.uk/informationsupport/risk-factors/high-cholesterol - 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Ernährung (DGE) – Empfehlungen zur Fettzufuhr
https://www.dge.de/wissenschaft/weitere-publikationen/faqs/fett/ -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– Effects of Dietary Cholesterol
https://www.jacc.org/doi/10.1016/j.jacc.2019.03.496 - Journal of Immunology – Cholesterol Modulates Immune Cell Functions
https://www.jimmunol.org/content/early/2018/04/20/jimmunol.1701506 - Mayo Clinic – Nutrition and Healthy Eating: Eggs and Cholesterol
https://www.mayoclinic.org/diseases-conditions/high-blood-cholesterol/in-depth/cholesterol/art-20045192 - Harvard Health – Coconut Oil and Heart Disease
https://www.health.harvard.edu/staying-healthy/coconut-oil-and-health - Cleveland Clinic – Is Coconut Oil Good for Your Heart?
https://health.clevelandclinic.org/coconut-oil/ - USDA – Cholesterol in Foods: Detailed Report
https://www.nal.usda.gov/sites/default/files/fnic_uploads/CholesterolContent2005.p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