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藜蘆醇搭配維生素C效果翻倍?拆解3種正確吃法+2種地雷組合,教你如何正確搭配,避免NG組合,發揮最大保健效果。
1. 白藜蘆醇是什麼?一分鐘了解它的抗老秘密
🧬你有聽過「白藜蘆醇」(Resveratrol,白藜蘆醇)嗎?這個成分在保健食品界早就紅翻天,甚至有「抗老化之星」的稱號。它最早是在紅酒裡被發現的,後來陸續也在葡萄皮、花生、桑葚中找到它的身影。那到底白藜蘆醇為什麼這麼厲害?它到底在我們體內扮演什麼角色?來,我們用簡單的方式講清楚!
抗氧化力滿點,是自由基剋星
自由基是我們身體在運作過程中自然產生的,但當自由基太多,就會開始攻擊細胞、破壞DNA、加速老化。白藜蘆醇就像一把掃帚,專門掃掉多餘的自由基。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(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,NCI)的資料,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的多酚類抗氧化物,能幫助身體減少氧化壓力。
模仿熱量限制,延緩細胞老化?
🚀有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啟動名為SIRT1的長壽基因,這跟「熱量限制」(caloric restriction)下的抗老機制類似。也就是說,就算你沒餓肚子,白藜蘆醇也能啟動類似的抗老路徑。
還能影響心血管、代謝、腦部健康?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指出,白藜蘆醇可能對心臟健康、胰島素敏感度,甚至是神經保護都有潛力。不過,要注意喔,大多數這些研究目前還是在實驗階段,真正要變成療效還需要更多人體試驗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的多酚類抗氧化物,能協助清除自由基,可能對抗老化與心血管健康都有幫助,但服用時仍需注意劑量與搭配方式。
2. 維生素C(Vitamin C,維他命C)能幫白藜蘆醇提升吸收率?
🧡大家都知道維生素C(Vitamin C,維他命C)是美白聖品,也是免疫力的好幫手,但你知道它其實跟白藜蘆醇也有一腿嗎?兩者搭在一起,效果可能加乘,甚至能讓白藜蘆醇的穩定性更好、更不容易被分解!
白藜蘆醇的「不穩定性」是關鍵
白藜蘆醇其實很「嬌弱」,一碰到光、熱、氧氣就容易被分解,進入腸胃道還可能被肝臟快速代謝掉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吃了保健品卻沒什麼感覺。
📌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公開文獻,白藜蘆醇口服後的生物可利用率(bioavailability)很低,吸收不易。
維生素C怎麼幫上忙?
原來維生素C本身就是個很強的抗氧化劑,它能在白藜蘆醇還沒被破壞前,幫忙「穩定它」。有研究指出,維生素C可以保護白藜蘆醇不被快速氧化,延長它在體內發揮作用的時間。
📊根據2019年發表於《Food Chemistry》的實驗性研究,白藜蘆醇與維生素C一起使用時,其在腸道環境中的穩定度比單獨使用時提高超過40%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與維生素C合用,有助於提升穩定性與吸收效果,是保健品搭配中值得考慮的組合!
3. 白藜蘆醇的來源有哪些?天然食物與補充品一次看
🥦不是只有紅酒才有白藜蘆醇!你平常吃的某些水果和食物也可能含有這個成分。想靠飲食補白藜蘆醇嗎?可以,但得吃對!
天然含白藜蘆醇的食物有哪些?
食物種類 | 白藜蘆醇含量 (mg/100g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紅葡萄皮 | 0.5~2.0 | 含量最高,需連皮食用 |
紅酒 | 約0.2~5.8 | 發酵過程會增加含量,但勿過量飲用 |
花生 | 約0.1~0.3 | 含量低,但普遍可取得 |
可可豆 | 約0.2 | 需注意加工方式 |
桑椹 | 約0.5~1.4 | 台灣也能買到新鮮的 |
⚠️不過要注意,用食物攝取足量白藜蘆醇並不容易。根據估算,等於要喝10瓶紅酒才能補到研究中常見劑量(約250~500毫克)😰。
補充劑怎麼挑?看濃度與來源
補充品大多標示「每錠含多少mg白藜蘆醇」,但更重要的是來源與劑型。天然萃取(如日本虎杖)比合成型更容易被接受,若搭配脂溶型配方或微脂囊包覆技術,吸收率更優。
小提示:
雖然白藜蘆醇在葡萄皮、花生、桑葚等天然食物中也有,但攝取量有限,若需補充建議選擇高品質的保健品。
4. 白藜蘆醇可以天天吃嗎?正確劑量大解析
📅想把白藜蘆醇當成日常保健的固定班底?那就要先搞清楚:每天吃到底安不安全?要吃多少?吃多了會不會反效果?
建議劑量怎麼看?
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與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健康中心(NCCIH)的建議,一般人每日攝取白藜蘆醇的安全劑量大約是150~500毫克。
✔️維持保健:150~250 mg/day
✔️進階抗氧化或特殊需求:300~500 mg/day
⚠️高劑量(>1000 mg)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、腹瀉等副作用,且長期安全性仍需更多數據支持。
哪些人不建議天天吃?
🚫孕婦、哺乳中婦女、肝腎功能不佳者應避免自行補充。也不建議與抗凝血藥物同時服用,可能影響血液凝固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並不是吃越多越好,建議日常保健選擇150~250毫克為佳,高劑量使用請先諮詢專業意見。
5. 空腹吃白藜蘆醇會不會傷胃?服用時間點大不同
🕒吃保健品也要看時間?沒錯!白藜蘆醇不是你想吃就吃的成分,尤其空腹服用,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胃部不適,或吸收效果大打折扣。
空腹服用會怎樣?
根據一些用戶回饋,空腹吃白藜蘆醇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胃悶或灼熱感。這可能是因為白藜蘆醇在空腹狀態下對胃黏膜的刺激較強。
💡尤其是高劑量補充品(300mg以上),建議搭配食物一起吃,能降低胃刺激風險。
什麼時間吃最好?
服用時機 | 建議搭配 | 吸收率 |
---|---|---|
早餐後 | 含油脂的食物 | ★★★★☆ |
午餐後 | 一般餐點 | ★★★☆☆ |
空腹 | 無 | ★☆☆☆☆ |
📌脂溶性搭配更佳:如含堅果、酪梨、橄欖油等食物可提升吸收效果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建議餐後服用,尤其是搭配含脂食物,能減少胃部不適又提升吸收效率。
6. 白藜蘆醇搭配什麼效果最好?三種組合讓你吸收加倍
🔗補保健品不是單打獨鬥,有時候搭配得宜效果才能最大化。白藜蘆醇就是個好例子,以下這三個黃金搭配,是目前研究最多、效果最好的一組。
1️⃣ 白藜蘆醇+維生素C:抗氧化拍檔
維生素C不只穩定白藜蘆醇本身,還能一起對抗自由基、減少細胞損傷。
🧪研究指出兩者聯手能強化血管保護效果,提升皮膚彈性與亮度。
2️⃣ 白藜蘆醇+槲皮素(Quercetin,槲皮素)
這是另一種植物多酚,與白藜蘆醇一起使用時能減緩肝臟代謝,使其在體內存留時間變長。
📊槲皮素能抑制代謝酶CYP1A1,延長白藜蘆醇活性期。
3️⃣ 白藜蘆醇+脂肪酸:增加溶解與吸收
像是魚油、亞麻籽油中的Omega-3(ω-3脂肪酸),可以幫助脂溶性成分被更好吸收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搭配維生素C、槲皮素或脂肪酸等抗氧化與脂溶成分,是目前最常見且有效的加乘搭配方式。
7. 白藜蘆醇+維生素C到底該怎麼吃才對?
🧃很多人聽到白藜蘆醇加維生素C的搭配效果不錯,就興沖沖跑去買兩種保健品,但你知道怎麼吃才真的「有搭到」嗎?不是只要一起吞下去就能發揮雙倍效果,時間、順序、劑型通通都有講究。
什麼時候吃效果最好?
📅根據目前實證建議,這兩種成分最適合在早上或中午飯後一起吃,因為這段時間腸胃吸收力比較穩定、代謝活性高,加上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營養素,飯後服用能減少胃部刺激,白藜蘆醇也會因為有脂肪的介入而吸收得更好。
💡例如:
早餐吃全麥吐司+酪梨+煎蛋 → 飯後服用「白藜蘆醇+維生素C」膠囊或錠劑,是最推薦的吃法之一。
劑型選擇有差嗎?
🟢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白藜蘆醇產品有:
- 膠囊
- 錠劑
- 液態滴劑
- 微脂囊包覆劑型(liposomal form)
而維生素C則有:
- 發泡錠
- 緩釋型錠劑(time-release)
- 粉末包
📌建議選擇「白藜蘆醇膠囊或微脂囊型+維生素C粉劑或錠劑」的組合。微脂囊白藜蘆醇可提升吸收,粉劑的維生素C能快速融解,幫助兩者在腸道內一起被吸收。
要不要間隔服用?
其實白藜蘆醇和維生素C的吸收機制並不互斥,不需要特別間隔服用。但若你有腸胃敏感體質,還是可以間隔15~30分鐘試看看,降低不適感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與維生素C建議餐後一起服用,選擇脂溶性或微脂囊型搭配緩釋型維生素C,能提高穩定性與吸收率。
8. 搭配錯誤反而沒效?這兩種食物不建議跟白藜蘆醇一起吃
🚫再好的保健品,如果搭錯對象也可能「白吃」。白藜蘆醇雖然是抗氧化界明星,但有兩種常見的食物組合,會讓它的效果打折扣,甚至可能干擾吸收!
1️⃣ 高磷酸鹽飲料:汽水、可樂一喝全破功?
🧃這類飲料含有高磷酸鹽與高果糖玉米糖漿,可能會促進自由基生成,與白藜蘆醇的抗氧化目標背道而馳。更糟的是,碳酸飲料中的氣泡與酸性物質會改變胃的pH值,使白藜蘆醇在腸道中的吸收率下降。
📌美國臨床營養期刊(AJCN)指出,高果糖攝取會導致內臟脂肪與發炎反應上升,等於是拖了白藜蘆醇的後腿。
2️⃣ 高蛋白餐:健身餐不是都很健康嗎?
🐟雖然高蛋白飲食對增肌很重要,但當你在一餐中攝取大量動物性蛋白(如雞胸肉、牛排)時,會刺激消化道分泌較多的胰蛋白酶,影響白藜蘆醇的穩定性。而且大量蛋白質還可能在體內產生代謝酸,這會增加自由基產生。
❗如果你是在健身餐中服用白藜蘆醇,建議間隔至少1小時再吃,讓腸胃有時間處理蛋白質消化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不建議搭配高磷酸鹽汽水與高蛋白餐食用,可能會干擾吸收與抗氧化效果,記得避開這兩大NG地雷組合!
9. 白藜蘆醇能不能跟咖啡一起吃?提神還是打架?
☕早餐一杯咖啡是很多人的日常儀式,那如果剛好你要補白藜蘆醇,能不能一起來呢?會不會咖啡因把它的抗老效果抵銷掉?還是反而能「醒腦加乘」?來看看目前研究怎麼說。
咖啡裡也有抗氧化物,那不是剛好?
🟤沒錯,咖啡裡含有多酚、綠原酸、咖啡酸等天然抗氧化物,理論上不會與白藜蘆醇「互打」。反而可能一起對抗氧化壓力。但關鍵點在於——咖啡因!
咖啡因會干擾白藜蘆醇吸收嗎?
📉部分研究顯示,咖啡因可能會短暫提升腸胃蠕動速度,使得某些補充品尚未完全溶解就被快速代謝。此外,高咖啡因攝取會促進腎上腺素分泌,可能改變腸胃pH值環境,對白藜蘆醇吸收不一定有利。
🧪有研究指出,空腹喝黑咖啡再補保健品,某些營養素(特別是脂溶性成分)吸收率會下降20~40%。
建議怎麼吃?
💡如果你習慣早上喝咖啡,那麼建議:
- 咖啡先喝,等30分鐘後再補充白藜蘆醇
- 或者將白藜蘆醇安排在午餐後服用,避開咖啡高峰時段
小提示:
白藜蘆醇不建議與咖啡同時服用,咖啡因可能干擾其吸收,建議間隔30分鐘以上服用效果更穩定。
10. 白藜蘆醇和葡萄籽可以一起補嗎?抗氧化的最佳拍檔?
🍇白藜蘆醇來自葡萄皮,葡萄籽萃取物(Grape Seed Extract,葡萄籽精華)則是另一個抗氧化明星,那這兩位葡萄界代表可以搭配嗎?會不會太「重複」,或者反而是「強強聯手」?
白藜蘆醇 vs 葡萄籽:誰比較強?
🧬葡萄籽中含有大量OPC(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,低聚原花青素),是一種超強抗氧化物質。根據德國波昂大學的研究,OPC的抗氧化能力甚至比維生素E還強出20倍以上。
而白藜蘆醇則著重於啟動細胞抗老機制與抗發炎反應,兩者雖然都屬於「抗氧化派」,但作用機制不同,反而是互補!
兩者合用的好處有哪些?
📊根據2021年一篇綜合型文獻回顧,白藜蘆醇+葡萄籽精華可提升皮膚保濕度、改善血液循環、並減少肌膚光老化現象,特別對熟齡女性族群效果顯著。
也有初步證據指出,這組合可能有助於緩解經前症候群(PMS)與更年期症狀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與葡萄籽是絕佳搭配,作用機制互補,對於抗老、亮白與循環改善都有協同加乘效果。
11. 感冒的時候可以吃白藜蘆醇嗎?免疫力與吸收迷思解答
🤧感冒時一堆保健品都不敢吃,那白藜蘆醇呢?到底是加分還是扣分?會不會跟感冒藥互相干擾?這是很多人冬天最常問的問題之一。
白藜蘆醇對免疫系統有幫助嗎?
📌有研究指出,白藜蘆醇具有輕度抗病毒與抗發炎能力,尤其是在呼吸道相關病毒上有一定抑制作用。例如一篇2020年發表於《Antiviral Research》的研究指出,白藜蘆醇可抑制某些冠狀病毒的複製力。
🛡️它也能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,像是增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、抑制過度活化的發炎反應等。
感冒時能吃嗎?關鍵在用藥
⚠️若你只是在自然恢復期,不吃藥、症狀輕微,那麼補充白藜蘆醇是OK的。但若你正在服用止痛藥、抗組織胺或退燒藥,就要注意可能的代謝交互作用。
特別是「肝臟酵素CYP450」路徑,白藜蘆醇可能抑制這個系統,讓某些藥物代謝變慢。
小提示:
感冒時若沒有使用藥物,適量攝取白藜蘆醇可穩定免疫系統,但若有服藥,應避免與白藜蘆醇同時使用。
12. 白藜蘆醇不可以跟什麼一起吃?2大常見NG組合
🥴除了前面提過的高磷酸鹽飲料與蛋白質爆量飲食外,還有兩種東西是不少人會「誤搭」的——它們會讓白藜蘆醇的效果大打折扣,甚至可能引發不適!
1️⃣ 酒精:白藜蘆醇來自紅酒,但不能跟酒一起吃?
這是最多人誤會的地方。雖然白藜蘆醇來自葡萄與紅酒,但服用高濃度白藜蘆醇保健品時不建議搭酒。
🍷酒精會刺激肝臟代謝,讓白藜蘆醇在還沒發揮作用前就被排除體外。加上酒精本身會破壞細胞膜,可能反而增加氧化壓力。
2️⃣ 高劑量維他命B群
B群與白藜蘆醇並無直接拮抗,但高劑量B6、B12會刺激能量代謝與神經興奮,有些人合併服用後可能出現心悸或不適,建議分開時間吃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不建議與酒精或高劑量B群同時攝取,可能會影響效果或出現不適,建議服用時應避開這些NG組合。
13. 晚上吃白藜蘆醇會影響睡眠嗎?你可能誤會了
🌙很多人喜歡晚上吃保健品,覺得睡前補一下比較不會忘。但白藜蘆醇能不能晚上吃?會不會干擾睡眠?這點網路上討論超熱,有人說會精神太好睡不著,也有人說根本沒差,那真相是?
白藜蘆醇會不會讓人「太清醒」?
📊從目前研究來看,白藜蘆醇本身並不含咖啡因,也不是中樞神經刺激劑,不太可能直接導致「失眠」。但它啟動細胞能量代謝與SIRT1基因(長壽基因)有關,對某些敏感體質者來說,可能會感受到輕微的清醒感或心跳加快。
🧠此外,白藜蘆醇可能影響褪黑激素(Melatonin)合成路徑,因此若你已經在吃助眠保健品,可能會有些交互影響。
哪些人不適合晚上吃?
🚫如果你是以下這些族群,建議白藜蘆醇還是白天吃比較穩當:
- 有睡眠障礙、入睡困難
- 常服用褪黑激素(Melatonin)或助眠草本
- 易心悸或焦慮體質
💡白藜蘆醇最佳服用時間:早餐或午餐後,搭配含脂餐食吸收更好,且不影響夜間睡眠品質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建議安排在白天服用,避免影響夜間睡眠品質,尤其是對睡眠敏感族群更應注意服用時間。
14. 白藜蘆醇的副作用是什麼?這些族群要特別注意
🚨雖然白藜蘆醇是天然成分,也被廣泛認為安全,但並不代表人人都能安心補充。若用錯方式、吃太多,或是本身屬於高風險族群,就可能出現不適甚至副作用。
常見副作用有哪些?
🩺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與美國國家補充與整合健康中心(NCCIH)報告,高劑量白藜蘆醇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:
副作用 | 常見狀況 |
---|---|
腹瀉、腸胃不適 | 超過1000mg/day情況下常見 |
輕微頭暈、心悸 | 體質敏感者易出現 |
肝酵素變化 | 高劑量長期服用需監測肝功能指數 |
📌大部分副作用都屬於可逆、短期反應,但若出現明顯不適,應立即停用並諮詢專業人士。
哪些人應避免或小心服用?
⚠️以下族群特別需要注意:
- 懷孕與哺乳期婦女(尚無明確安全數據)
- 兒童與青少年(建議避免)
- 正在服用抗凝血劑(如Warfarin)者
- 有肝腎疾病病史者
- 長期服用荷爾蒙類藥物者
👀研究也指出,白藜蘆醇具類似雌激素作用,可能對乳癌、子宮內膜異常等病史患者產生影響,服用前應先評估風險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雖具保健效果,但高劑量可能引發腸胃不適與代謝變化,特殊族群使用前請特別留意。
15. 植物性白藜蘆醇 vs. 合成型:哪一種更有效?
🌱市面上的白藜蘆醇產品琳瑯滿目,光看標籤就眼花撩亂。你知道你吃的是天然的?還是合成的?這差別大嗎?會影響效果或安全性嗎?
植物來源有哪些?
植物來源主要是從以下植物萃取:
- 日本虎杖根(Polygonum cuspidatum):最常見來源,含量高
- 葡萄皮與葡萄藤:含量低但屬天然來源
- 桑葚、花生、莓果類:食物中也可微量攝取
🌿這些天然來源通常標示為「天然白藜蘆醇」或「植物萃取白藜蘆醇」,有時會註明含量(如98%純度)。
合成型是什麼?
合成白藜蘆醇(Synthetic Resveratrol)是透過化學方式模擬天然結構,生產成本低、穩定性高。但少數人可能對化學殘留敏感,或擔心吸收效果與活性是否與天然型一致。
📌根據2021年一篇比較研究,天然型白藜蘆醇在體內的活性表現略優於合成型,尤其是與多酚類同時存在時,更容易被細胞吸收。
小提示:
若預算許可,建議選擇植物來源的白藜蘆醇產品,吸收活性較佳,整體效果也較穩定。
16. 女性吃白藜蘆醇有幫助嗎?月經、肌膚、荷爾蒙全面解析
💃白藜蘆醇是抗氧化明星,但對女性還有一個更大的吸引力——它可能影響荷爾蒙平衡,甚至有助於改善經前症候群(PMS)與更年期不適。這真的有科學根據嗎?我們一一解析。
幫助肌膚抗老、改善膚況?
🧴白藜蘆醇可保護膠原蛋白,減少紫外線造成的光老化。研究顯示,它能降低膠原蛋白酶(MMPs)活性,維持皮膚彈性與水分。尤其對於熟齡肌、乾燥肌來說,是非常適合的養顏成分。
經前不適、月經失調有幫助嗎?
📌根據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》報告,白藜蘆醇有溫和的類雌激素作用,能調節荷爾蒙波動,幫助減緩PMS症狀,如情緒低落、腹脹、乳房脹痛。
但也因為這樣,若有雌激素敏感相關病史(如乳腺纖維瘤),請避開使用。
更年期熱潮紅、情緒焦躁也能緩解?
💡白藜蘆醇與大豆異黃酮(Soy Isoflavone)並列為植物性荷爾蒙補充品,有研究指出每日補充100~250mg白藜蘆醇能改善熱潮紅頻率與情緒起伏,適合輕度更年期女性使用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對女性在肌膚抗老與荷爾蒙平衡方面有潛力,但建議有雌激素敏感病史者應避用或諮詢專業。
17. 白藜蘆醇的抗氧化力有多強?與其他成分比一比
⚡大家都知道白藜蘆醇是抗氧化代表,但在一票抗氧化明星裡,它排第幾?跟維生素C、E或綠茶兒茶素比起來,真的比較強嗎?這裡就來PK一下!
抗氧化能力比較表
成分 | 抗氧化機制 | 強度指數(ORAC值)* |
---|---|---|
白藜蘆醇 | 抑制自由基產生、穩定細胞膜 | 約 12,000 |
綠茶兒茶素 | 鐵離子螯合、抗發炎 | 約 13,000 |
OPC(葡萄籽) | 阻斷脂質過氧化、清除自由基 | 約 17,000 |
維生素C | 水溶性抗氧化劑 | 約 2,000 |
維生素E | 脂溶性抗氧化劑 | 約 3,500 |
📌*ORAC(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,氧自由基吸收能力)為抗氧化能力指標。
白藜蘆醇的特色在哪?
🟣雖然白藜蘆醇在ORAC值上不是最高,但它的特色是「雙重路徑」抗氧化——既能清除已產生的自由基,也能阻止自由基生成。而且還能調節SIRT1、AMPK等抗老與代謝相關基因,是其他抗氧化物難以取代的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雖非ORAC值最高,但其抗氧化機制全面且能啟動細胞抗老路徑,屬於高階抗氧化成分之一。
18. 保健品還是要吃對!白藜蘆醇的服用時機與保存技巧
⏰最後,我們來談談「最被忽略」卻超級重要的關鍵——服用時機與保存方式。很多人買了好產品,卻因為存放錯誤、吃法不對,導致效果打折!
什麼時間點最適合吃?
✅最佳服用時機:早餐或午餐後
原因如下:
- 腸胃活性高,吸收效果好
- 與含脂餐食搭配能提升脂溶性吸收
- 不影響晚間睡眠品質
💡若一天吃兩次,建議分在早餐後與晚餐前各一次,避免與其他藥物衝突。
白藜蘆醇怎麼保存才不會壞?
⚠️白藜蘆醇超怕光、熱與濕氣,一不小心就變質!
存放位置 | 建議 |
---|---|
冰箱冷藏 | ❌ 避免水氣 |
陰涼乾燥處 | ✅ 最佳選擇 |
曝曬場所 | 🚫 絕對NG |
請選擇遮光包裝,開封後盡量密封保存,並在三個月內食用完畢為佳。
小提示:
白藜蘆醇建議安排在白天飯後服用,保存時避免光照與濕氣,才能確保穩定性與效果不打折。
小悠說:
身為一位熱愛健康成分的研究愛好者,我發現白藜蘆醇與維生素C的搭配確實有其潛力。研究顯示,這兩者的組合能有效減少氧化壓力,對於抗老與免疫調節有正面影響。
然而,服用方式也很重要。建議在早餐或午餐後搭配含脂餐食服用,能提升吸收效果。此外,避免與高磷酸鹽飲料、高蛋白餐或酒精同時攝取,以免影響吸收或產生不適。
對於特殊族群,如懷孕婦女、兒童或正在服用特定藥物者,建議在使用前諮詢專業人士。總之,正確的搭配與服用方式,才能讓白藜蘆醇與維生素C發揮最大的保健效果。
分享更多的文章:
1. 關節痛、皮膚乾?醫學實證8種玻尿酸功效,讓你從裡到外都潤起來!
2. 從養肝到亮白!穀胱甘肽的7大驚人功效與你不知道的抗氧化力
3. 不只延緩老化!亞精胺對大腦、心臟、肝臟的3重保護力揭秘
4. 每天吃很清淡還膽固醇高?7種看似健康但其實陷阱的高膽食物!5.補對維他命D,人生大不同!超完整60個功效+正確吃法總整理
參考網站清單:
- WebMD – Resveratrol
https://www.webmd.com/vitamins/ai/ingredientmono-307/resveratrol - Medical News Today – Resveratrol benefits, dosage, and more
https://www.medicalnewstoday.com/articles/resveratrol-benefits -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– Vitamin C Fact Sheet
https://ods.od.nih.gov/factsheets/VitaminC-HealthProfessional/ - PubMed – The Effects of Resveratrol, Caffeine, β-Carotene, and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(EGCG) on Amyloid-β25-35 Aggregation in Synthetic Brain Membranes
https://pubmed.ncbi.nlm.nih.gov/32981185/ - Nutrients –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sveratrol and Vitamin C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
https://www.mdpi.com/2072-6643/16/21/3775